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从四行仓库 你可看到四小四大?

2021-04-24 09:57:01  来源:衡阳市委党校春季县干班  作者:曾剑鸣
分享到:
 

去年曾先后两次观看电影《八佰》,就萌生过到上海四行仓库看看的想法,不曾想此次衡阳市委党校的学习中特意作了安排,于我真是意外之喜。

从观看电影《八佰》,到实地参观四行仓库,如果问看到了什么,我的回答则是看到了“四小四大”:

一、小战争置于大背景

所参观的上海四行仓库抗战展览馆,以“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四个部分的主题陈列,通过大量的史料照片、实物场景、沙盘模型、微缩景箱、油画雕塑等多样的展示方式,全景式地回顾了淞沪抗战和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历程,以顽强抗战的“八百壮士”为代表的英雄群体,誓死守卫、奋勇抗击日军的感人故事。

从1931年至1945年,长达14年的时间里,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一百五十余万人,占日军在二战中伤亡人数的70%以上。为了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三千五百万人以上,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四行仓库是位于上海闸北区苏州河北岸的一座混凝土建筑,在新垃圾桥西北沿。是四间银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所以称为“四行”,建于1931年,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是该地区最高的建筑。由于先前被当作国军第八十八师师部,因此仓库中贮存了大量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又挑起卢沟桥事变;8月13日开始的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所进行的一场大型会战。对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军事,上海的地位十分重要,既是蒋介石赖以起家的江浙财阀的基地,也是四大家族的经济中心,同时是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集中地,而且还是南京的屏障。淞沪会战是海陆空立体作战,我方投入精锐部队接近八十万人,而日军投入二十多万。打到后期,我方损伤近30万,而日军仅损失4万多人。

为博取国际同情,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在这种形势下进行的。本身就是淞沪会战中的一场断后战,一次保卫战,一场无支援的惨烈战争,实质就是一场战争“秀”。

“八百壮士”隶属于国民党第88师第524团第2营,全营满编其实只有420人,实际投入战斗的只有400人。“八百壮士”并不意味着真的有800名士兵——“八佰”其实就是个虚数。

这是一场规模甚小的保卫战,置于投入甚巨的淞沪会战的时代大背景。

二、小家书展示大情怀

走进位于上海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学员们被映入眼帘的巨幅家书吸引了:“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孙无噍类矣。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

这是一封家信,亦是一封遗书。它是中国守军第88师524团中校团副谢晋元在80年前进入淞沪抗战战场之前,给自己的家人和妻子写下的。这封家书展现了以谢晋元为首的“八百壮士”在国难当头之际,舍家为国的家国情怀,展现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决心。

谢晋元的家书表达了对妻子、家庭的深深歉意,拳拳报国心、殷殷赤子情,“为国当不能顾家”的爱国情怀,触动并震撼了每一位党员的心灵。在上海英勇抗战的历史见证中,1937年10月27日至30日进行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段。为掩护大部队撤退,谢晋元率部在四行仓库奋勇与日军激战4个昼夜,打退10多次疯狂进攻,毙敌200多人、伤无数,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与勇气。“八百壮士”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谢晋元"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对死生之义,求仁得仁,泰山鸿毛之旨熟虑之矣。今日纵死,而男之英灵必流芳千古。故此日险恶之环境,男从未顾及。如敌劫持之日,即男成仁之时。人生必有一死,此时此境而死,实人生之快事也。"

这一封纸短情长的小家书展示象谢晋元一样的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的家国大情怀。

三、小人物彰显大精神

展览中觉得最令人感动的是名不见经传的两个小人物。

一个是陈树生舍生取义炸日军。陈树生1916年出生在湖北利川。18岁时参军保卫自己的祖国。敢死队员的陈树生写下 “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八字遗书,就往自己身上绑了四五颗手榴弹,拉着了引线,从六楼直接就跳了下去,炸死了十几个日本军。牺牲时只有21岁,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陈树生以其大无畏的勇气,无比热忱的爱国之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四行仓库最坚实的屏障。陈树生的壮举,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展示了中华儿女身上的无畏精神。也正是有无数象陈树生这般勇敢而忠诚的爱国将士,向世界人民表明,中国不会亡,抗战必胜!

另一个是女童杨惠敏送来大国旗。保卫战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影响重大的事情,就是送国旗。当时中国军队没有携带国旗,也没携带军旗,谢晋元突然提出希望有一面国旗悬挂在四行仓库顶上,以振国威军威。

杨惠敏在武汉发表的《自述》中说:"当我负着神圣的使命走到垃圾桥附近时,被一英军阻止了。经我多番辩论后,我终于在这英兵的许可之下爬过了铁丝网,随又匍匐在地,爬过了许多沙包堆,约二小时之久,我终于爬到了四行仓库,将国旗献给了谢团副和杨营长。"当谢晋元从这位10多岁的小姑娘手中接过国旗时,情不自禁地向她行了一个军礼!

在民族死生大义面前,没有一个小人物置身事外。在苏州河南岸的战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而苏州河北岸的小百姓,在国家存亡的危难之际,也开始觉醒,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参与这场战争,共同守卫家园。苏州河畔英美租界区内的许多小人物,由事不关己冷漠逃避到戮力同心共同做“八百壮士”的强大后盾。用实际行动证明了,524团第一营的官兵的英勇抗敌,绝不仅仅是“孤勇”,而是有全国四万万人民在背后做强大的后盾。小人物亦能在战争面前慢慢蜕变为英雄,也正因为如此,艰难困苦的八年抗战,才会最终以日本侵略者投降而告终。

就这样一群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彰显彪柄史册的抗战大精神。

四、小仓库凸显大蝶变

走出四行仓库,西面墙上满是弹孔和枪眼。读懂了苏州河畔,就读懂了整个上海。

战争中的整个上海,其实就是一座巨大的“四行仓库”。

国人都看着上海,世界都看着中国。

现在的苏州河不可同日而语,周围到处高楼林立,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上海市区中心,又有河景,俨然涅磐重生。

这条闻名的母亲河,正以水清景美的全新面貌,向人们敞开更宽广更温暖的怀抱,一幅世界级滨水区的美丽画卷已在上海这座“人民城市”徐徐展开。

今天,一个风华正茂的上海,一个日新月异的上海,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展现出令人鼓舞的发展前景。

一个苏州河畔的小仓库凸显魔都上海的惊天大蝶变。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中越发惊艳!史可鉴、诗言志,伟大的40年改革开放,值得我们致敬!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伟大梦想的启航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不屈不挠。从1949年中国经济总量50亿人民币,到2020年中国经济突破100万亿人民币;从1949年中国人均寿命只有48岁,到2020年中国人均寿命发展到77岁;从1949年中国文盲率85%,到2020年中国文盲率低至4%以下;从1949年的一穷二白的东亚病夫到2020年的繁荣富强的东方巨龙。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有了这翻天覆地的面貌。

走出四行仓库,学员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个人也有所感悟:

感悟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负重前行。

宁洒热血、不失寸土是他们心中不灭的信仰。

他们用身体化作祖国的界碑,终护山河无恙,以短暂却又辉煌的生命书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诗歌。

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从未离我们远去。

在千年前,《诗经》早有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从国际层面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时有抬头。新军事革命方兴未艾,战争形态深刻演变。我国与个别邻国的陆地边界争议尚未解决,岛屿领土问题和海洋划界争端依然存在。从国内层面看,台湾与大陆分离已达70多年。“台独”分裂势力活动猖獗,严重威胁台海安全稳定,破坏两岸和平统一。

我们珍视和平,但不乞求和平;我们反对战争,但不惧怕战争。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告诉我们,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真正具备了“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才能慑有效果、谈有砝码、打有本钱,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要深深地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真理。也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可以免受战争的荼毒。

美帝等西方阵营认为,“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共产党第三、第四代人身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对此,尼克松就曾说:"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对于他们的这种想法,我们要时刻警惕,尤其是我们年青一代,要保持忧患意识,军事战争是一种危险,“和平演变”这种危险更大,精神和文化的入侵比战争更可怕。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继承发扬英雄人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精神,于荆棘密布处披荆斩棘,在惊涛骇浪中乘风破浪,牢固树立“舍我其谁”的胆识气魄,持续强化“绝不缺席”的担当意识,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守关人”。

感悟二:哪有英雄从天而降,只是凡人挺身而出。

英雄并非天生,凡人百炼成钢。

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战斗越来越惨烈,这些散兵游勇的小人物群体,数经战火的冶炼、淬火和锻打,终于完成灵魂的伟大蜕变。

看似吊儿郎当年仅21岁的陈树生,在面对残暴的强敌连番猛攻的危险时刻,都毫不犹豫地迎着枪林弹雨奋勇向前,英勇杀敌,甚至,身上绑着数枚手榴弹,从六楼一跃而下,跳进敌人的钢板阵里,与敌人同归于尽。

敌人的残暴,没有让朱胜忠、齐家铭、陈树生为代表的524团第一营的大多数“匹夫”们胆怯退却,而是在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抵抗异族侵略的钢铁堡垒。“匹夫之勇”,足可抗击强敌,足可用自己的生命谱下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最悲壮的战歌。

从四行仓库想到当前的另一场战争“抗击新冠病毒”,不得不提起一个人。

他是“身着白衣,心有缎锦”的白衣天使;是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刚正之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无双国士。

他就是84岁的钟南山院士。

而去年的武汉战疫中,来自全国各地42000名援鄂医护人员,70%是90后、00后的孩子,穿上白衣,挺身而出,成了战士。

风雷上的激荡,平凡中的坚守,不会被历史风尘所掩埋,只会成为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永恒记忆。山知道你,江河知道你,祖国不会忘记你。

感悟三: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时代前行的每一步,都需要精神的滋养;风雨无阻的每一程,都饱含精神的磨砺。精神长存于心,方能铸就永恒。

谢晋元"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近平书记在回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时热情讴歌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既是对抗战精神内涵的全面阐释,也是对抗战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战争,从来都是意志、精神与信念的较量。抗日战争的时间之长、地域之广、烈度之大是空前的,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和信念更是空前的。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信念,无数的“小人物”汇聚起气势磅礴的精神伟力,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我们共产党人从红船出发,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这些构筑成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构成者、传承者、实践者。

如今,硝烟散去,祥和安宁,然而那段血泪写就的辉煌未曾磨灭,那些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亦未曾远去。当前在新时代全新征途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接续奋斗、久久为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满腔热血的激情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工作中去,急人民群众所急、想人民群众所想,真抓实干,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我们必须坚定舍我其谁的信念、勇当尖兵的决心,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勇于担当,敢于拼搏,汇聚起更多更强大的奋进伟力,让红色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衡阳市委党校春季县干班 曾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