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频道 > 调查报告 > 正文:

变“堵”为“疏”方能化“危”为“机” ——论以开放的思维看待网络舆情

2018-10-10 16:44:29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站   作者:全荃
分享到: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传播业重要组成部分 ,其由于信息丰富、传播及时、涵盖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同时,网络媒体也已经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最大的信息传播平台和最具影响力的舆论集散地。

  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每天多达数亿人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表言论。就衡阳市而言,近几年来,本地负面舆情(突发新闻事件)80%以上首发于网络(或经网络放大、或与网络助推有关)。

  一、网络时代舆论引导工作面临更大压力

  (一)互联网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双刃剑”。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宣传思想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可以说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能为我所用,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阵地、新平台、新窗口;另一方面,互联网也可能成为有害信息传播、负面舆情泛滥的源头。近几年来,随着我市改革向纵深推进,一些社会矛盾时有激发,一些突发性事件和负面舆情时有发生。比如:衡东故意驾车伤人案、耒阳“学生分流”等事件,往往或首先发声于网络,或迅速传播于微博、朋友圈,一时间炒得沸沸扬扬、喧嚣尘上。

  (二)互联网使传统媒体“边缘化”。近些年,在衡阳新闻界内流行一句话叫做“主流媒体边缘化”、“边缘媒体主流化”。这里所指的“主流媒体”指的是传统的党报、党刊、党台、党网如衡阳人民广播电台、衡阳日报、衡阳晚报以及衡阳电视台等。所谓“边缘媒体”是指一些都市类报刊台,亦指新兴的网络媒体。从衡阳市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确实大量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当衡阳发生一些负面新闻事件和突发事件时,传统媒体因为党委、政府打招呼、下指示,不能参与采访报道;而一些都市类媒体和网络媒体则闻风而动,大肆炒作;与此同时,一些网友也利用社交媒体不断对新闻事件进行放大和扩散,致使一些事件发生后,往往造成“内冷外热”的情况,外面舆情已然鼎沸,市内媒体保持沉默,形成了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长期这样下去,一方面会逐步削弱传统媒体、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另一方面也会使负面舆情越传越滥,最终丧失对舆情的引导力和控制力。

  (三)互联网让各级党委政府直接面对舆情“拷问”。互联网的交互性、虚拟性和快捷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助推了当今中国的“公民意识”、“言论自由”和“个性表达”,同时也让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可以说,有了互联网,我们已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当今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战,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我们的政府从“高度集权”转型为“无限负责”,而“无限负责”的政府必然时刻面临舆情“拷(烤)问”。只要发生了一些事件,哪怕是一点小事,都会有人利用网络向你“问责”。而在我们国家是“党管舆论”,这样给宣传部门、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二、当前网络负面舆情偏多的原因探析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自网络出现之日起,网络舆情就体现出一种偏激和非理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网民为什么热衷于在网络上发布一些有损于地方形象的信息呢?

  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网民在传统媒体上接受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为传统媒体传播的多是团结稳定鼓劲、正面为主的信息,而极少有那些批评的、负面的东西。而网民希望听到、看到一些最“真实”的东西。因此,只要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出现一些“非主流”的、“负面”的东西,绝对应者如云、跟评如潮。

  第二,我们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以前,是处于一个“国家意志”、“党的意志”处于绝对至上的社会。而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当今社会,逐渐会过渡到一个“个人意志”优先的社会。现代社会的年青人有着较为强烈的自我个性展示、个人意愿表达的需求。这种表达和展示的需要,在家庭、在单位、在传统媒体都无法得到满足。而网络的交互性和虚拟性,为他们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极好的平台。以前我们有句笑话叫做: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前列腺发言;水平不突出,能力不突出,腰椎盘突出。套用这句话,有的网友现在是:“家里不发言,单位不发言,论坛里发言;水平不突出,能力不突出,上网很突出。”近几年发展得红红火火的选秀节目,体现的就是中国国民特别是年青一代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欲望特别强,有强大的需要。网络的交互性和虚拟性决定了互联网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最大的信息传播平台和最大的舆情发散地。

  第三,中国人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仇富”、“恨官”的情结,大凡网上出现“骂官”、“骂富”的人,必定让人痛快,跟评如潮,即使是不真实的,即便你想回复予以驳斥,也会在一片骂声中败下阵来。当然,衡阳的网友喜欢在网上“骂”衡阳其实也是一种“爱衡阳”的表现,因为“爱之深”方能“恨之切”。“骂衡阳”也是希望衡阳能改进工作、加快发展。

  三、要以开放的思维应对网络舆情

  互联网发展的上个阶段,国家更多地是注重网络的建设。但进入现阶段,重点会转移到加强网络管理。相应的,以后各级对网络的管理会逐步加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对互联网的管理不可能象管理传统媒体那样,不可能一点负面的东西都没有,也不可能动不动就去关论坛或成天无休止地去删帖子。因此,必须要以开放的思维认真看待、积极应对网络舆情:

  (一)要正视而不是回避网络舆情。事实上,网络舆情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适应新形势,坚持学会上网,利用网络,去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不良舆情及早发现,心里有数,为正确应对做好准备。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衡阳市防范处理邪教办就是一个善于利用网络的部门,多年来我市反邪教工作一直不甚突出,长年在全省排名靠后,2016年跟衡阳新闻网合作网络版块,主动征求网友意见,改进自身工作,并且举办一些活动让网友体验反邪教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仅赢得了网友的一致好评,还在当年年度评选中,一举进入全省前三。

  (二)要变“堵”为“疏”。古人有句话,叫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是说,要想别人不说话比堵住河流还难。其实,在当今网络社会,要想网友不说话、不挑刺确实很难。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有利于改进工作,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民主法制进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了不少的部门和领导,他们但凡在网上出现一些不好的贴子或新闻,就会不高兴,首先想到就是要求“删帖”,至少也要屏蔽或锁住。但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因为首先作为论坛管理者,他们是不主张、也不愿意删贴的,删贴删多了,网友对版主和管理员有看法,长久了网友会不喜欢你这个论坛。其次,删贴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候你这边删贴,那边马上就会重新发贴,搞得你防不胜防。你还不如,主动组织发动大家跟评,向网友把这个事情的情况、原因、解决办法等说清楚,并且积极主动地把问题解决好。那么谣言止于智者,谎言不攻自破。网上舆情“堵”是“堵”不住的,必须主动引导,如果想“堵”住的话无异于“掩耳盗铃”。

  (三)要变被动发声为主动发声。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被动发声和主动发声效果是不一样的。主动发声就会形成先入为主,获取主动;反之,被动发声就会处于被动,可通过市委宣传部、新闻办写通稿,或举行新闻发布会,率先在媒体上发声,就赢得了主动,正面的声音形成了,负面的东西就炒不起来。反之,如果当地党委、政府不发声,那么一时间谣言就会四起,舆情非常复杂。

  总之,网络舆情并非“洪水猛兽”,我们应当以开放的思维去积极应对,只有变“堵”为“疏”,方能化“危”为“机”,变“害”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