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媒看衡阳 > 正文:

【中部崛起势正劲:湖南篇】株洲:创新引领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2020-09-22 23:41:30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程聪 邵俊杰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程聪 邵俊杰报道 “外地人到我们株洲来最喜欢在这里拍照了。风景好、空气好、水好,我每天都来走一走,心情都好勒!”9月21日,在株洲市沿江路的河堤上,市民唐爷爷不无骄傲地介绍着。一江碧水奔涌向前,流淌着的是这座城市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创新发展的新活力。

曾经的株洲因为重工业的发展过度消费了家乡的资源和环境,天不蓝了,水不清了,到处黑乎乎、灰蒙蒙,甚至一度成了“中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怎么摘掉“污染城市”的帽子?传统的工业城市怎么实现华丽转型?

近年来,株洲市结合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和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9年新增受益人口72万,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在强化水域岸线整治方面,严厉打击河湖“四乱”行为,排查的153个问题全部整治到位,完成了湘江株洲段112家关停拆除砂场场地复绿。在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方面,2019年综合治理小流域23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5.96平方公里;新增造林面积17.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1.95%以上;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在推进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方面,大力推进河湖水系连通、海绵城市、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加固小型水库102座,防洪排涝体系不断完善。推动小水电整改,制定《株洲市小水电清理整改实施方案》,按照“一站一策”对株洲279座小水电站实施整改整治。

经过多年努力,湘江株洲段已呈现出一幅“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

在中国动力谷展示中心,记者看到,作为名扬全国的工业重镇,株洲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把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凭借“中国动力谷”的崛起破浪前行,不断勾勒出产业发展的新图景。

今年7月29日,由中车株机公司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研制的全球最大功率神24电力机车,在株洲成功下线,以单机功率28800千瓦、牵引力2280千牛的超强动力,再次刷新轨道交通装备的世界纪录,填补了世界20轴、24轴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产品的空白。

在株洲,类似的创新成果可以组成一个壮观的矩阵:世界最大功率的六轴电力机车、世界首台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全球最快的米轨动车组、全球首列虚拟轨道智能列车、全球首个生物医药多肽库、世界最大尺寸的超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突破国外技术壁垒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0.08毫米的微孔拉丝模芯等一批批重大科技成果先后在株洲问世。

近年来,按照“打造产业链、提升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的总体思路,株洲市在三大动力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等领域纵深推进,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创新型经济发展新格局。依托高新区等全市优质创新资源,紧密对接国省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先行先试,全力支持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目前,株洲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50家,培育各类技术创新平台477家,其中国家级43家、省级228家,稳居全省前列。近三年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从47.3亿元增至75.23亿元,年均增长29.5%,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98%。

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而技术创新,则带来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从内到外,从“量变”到“质变”,不断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株洲“高速列车”,正向着“世界级现代轨道交通城、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城、中国动力产业自主创新中心”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