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媒看衡阳 > 正文:

【湖南日报】李玉云:粪池里徒手救起早产儿

2020-10-21 08:16:0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曾衡林
分享到:
 

李玉云:粪池里徒手救起早产儿-----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7月12日,李玉云在给村民问诊。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曾衡林

名片

李玉云,女,1977年1月出生,湖南衡山人,2004年起,在衡山县新桥镇查泉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至今。2020年8月被评为湖南省“最美乡村医生”。

故事

小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疾驰,两旁的树木愈发呈显出了深秋的颜色。同行的衡山县卫生健康局的同志告诉记者,查泉村地处衡山县最西边、新桥水库库尾,与双峰县、衡阳县交界,条件艰苦,是一个省级贫困村。

车子在查泉村村部停了下来。村部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旁边清末民初风格的谢氏宗祠,由于年久失修,早已破旧。

乡村医生李玉云就站在村部前等着我们,这是一个朴实的中年妇女,一身干净的白大褂,沉稳干练。

村卫生室在村部右侧,三间房60平方米左右,一间治疗室,一间观察室,一间药房,窗明几净,远不是记者想象中的样子。李玉云告诉我们,以前,村卫生室在谢氏宗祠里,2018年底才搬过来。

2004年正月,27岁的李玉云来到新桥医院田垅诊所学徒,师从乡村医生唐炳文。2005年,唐炳文退休,因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没人愿意接手。李玉云义无反顾接了过来。2011年,新桥医院田垅诊所改为查泉村卫生室。

16年来,李玉云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

2006年正月十二,天还没亮,就听到有人一路奔跑一路尖叫“李医生,快来啊!”她跑出门一问,是邻居怀孕的弟媳倒胎,小孩生出来一半,肩部卡住了。小孩双腿开始发紫,什么都来不及准备,李玉云脑子里快速回忆着曾从《妇产科》医书上学来的相关知识,慢慢转动小孩,理出小孩的一个肩膀,接着另一个肩膀也出来了。小孩顺利产出,但脸色发紫,没有哭,明显缺氧,李玉云又给小孩做了心肺复苏,直到小孩哇的一声哭出来,她那颗高度紧张的心才松弛下来。

后来每每看到那孩子甜甜的笑脸,她就告诉自己,多学点知识,在这封闭的山村里有时就能救人一命。

2008年8月2日,李玉云为一名80多岁肺部感染的老人上门看病。正看着,外面传来老人孙子的尖叫声,“李医生快来。”老人的孙子带着哭声说“我老婆生小孩了,生在厕所里。”按预产期算,还要一个多月才生,现在毫无征兆地早产了。她跑到厕所,只看到产妇,没见小孩,产妇说小孩掉粪池里了。李玉云毫不犹豫地跪下去,徒手从粪池捞出小孩,迅速给小孩清洗并包裹好,又帮着联系交通工具和医院,让家属送产妇和小孩去医院做检查。

村民们跟记者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还像当年一样激动。村民刘菊红说,那个孩子从此就认了李医生做“大妈”。

2011年,李玉云意外怀上二胎,她没有休一天假,每天腆着个大肚子,风里雨里,该出诊的照常出诊。产检也是一拖再拖,直到临产,她把70岁的师父请来代班,才去了县医院生产。由于属高龄产妇,后期并发了妊娠高血压,加上过度劳累,宝宝在肚子里缺氧,医生直接安排剖腹产。可惜的是经过抢救仍然没能挽回孩子的生命。李玉云告诉记者,当时比自己更伤心的是自己的儿子,由于父母工作忙,几乎没有陪伴,他一直想要个弟弟或妹妹。

今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一场抗疫大战也在查泉村打响。经过排查,全村有26人需要进行医学观察。他们分布在不同区域,每天需要两次上门检测体温。李玉云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乡间小道,身体吃不消还算小问题,心里负担沉重才是最难的。一天,有个从湖北汉口回来的姑娘体温37.5度,李玉云紧张得汗毛都竖起来了,一边报告,一边加强监测,24小时和姑娘家人保持联系。直到第二天姑娘体温恢复正常,李玉云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16年来,李玉云从泥巴路,走到了水泥路,从幽暗简陋的卫生室,走进了窗明几净的卫生室,这里面有一份坚守,也有一份见证,坚守着乡村医生的职责和救死扶伤的精神,也见证着乡村医疗条件的逐渐改善。16年前,从师父手中接过守护这一方乡亲健康的神圣职责,今天,李玉云仍然在努力工作着,默默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