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衡阳新闻 > 正文:

省域副中心·奋进正当时|市政协委员黄益国:加快建立衡阳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实现农业大市向强市转变

2021-01-18 00:02:16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李洋杰 袁安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李洋杰 实习生袁安报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探索农业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提升农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1月17日,衡阳市政协委员黄益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和省级相继建立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统筹区域优势科技资源,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一批立足产业、植根实际的科研成果,破解了一批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培育了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团队,提出了一系列农业生产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初步贯通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扩散的创新链条,实现了农业科技创新三方面的突破,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黄益国介绍,目前,我市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先后在水稻、油菜、水果产业等进入了国家和省体系队伍,通过全系平台,有效地推动了我市这些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然而,国家和省级产业技术体系主要集中在大的和主要农业产业,对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既没有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也少有项目的支撑。许多地方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乏力,很多是靠企业自我探索。“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缺乏持续的科技创新支撑。“衡阳市要实现农业大市向强市转变,必须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立我市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意义重大,需求迫切。”

加快建立衡阳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下一步该怎么做?黄益国建议,一方面,突破体制,整合农业科技人才资源,针对“三黄二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凝练一支队伍、融入一个企业、创立一个品牌、培育一批人才、引领一个产业、造富一方百姓”,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组建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另一方面,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破解特色农业财政科技投入困局。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周期长的特点,构建以绩效为导向,按照责任和任务量一次核定,给予连续稳定的经费支持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解决科研人员每年跑项目、争经费、不能安心专心投入研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