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媒看衡阳 > 正文:

【人民网】书记是郎中 治病又“治穷”

2021-03-23 10:04:17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芳森
分享到:
 

聂庆华正在观察木耳菌种。人民网 李芳森摄

 

20年乡村干部,苦寻村民致贫“病根”,毫不松懈;35年乡村医生,守护五代人健康,不舍昼夜。

“他不仅能帮我们治病,还能带我们致富呢!”提及湖南衡东县南湾乡江东村党总支书记聂庆华,当地乡亲们都亲切称他“郎中书记”。

这位“郎中书记”靠一手针灸“绝活”在当地小有名气,还肩负扶贫使命,带领江东村村民建立黑木耳、中药材产业基地,逐步走出一条产业致富路。

聂庆华在中午休息时间坐诊。人民网 李芳森摄

 

江东村位于衡东县最偏远的南部山区,四面群山环绕,坡高路陡,最远村组离乡政府近30公里。这里交通闭塞,无进村公路,村民运送货物只能肩挑背扛,曾是该县最后一个没通村公路的自然村,2014年成为省级贫困村。

按照约好的时间,我们来到江东村服务中心,发现江东小学也在这里。村民们后代的希望,和眼前致富的契机,在这里融合。

拨出聂庆华的电话号码,总是提示“正在通话中”,直到十余分钟后,终于拨通。

“实在不好意思,这段时间太忙了。”聂庆华当天的工作,是从接待第一位看病的村民开始的。如今又是楠竹和木耳的收获期,楠竹地采伐、加工,木耳的采摘、晾晒,一项都不敢放松。

聂庆华在寻找药品。人民网 李芳森摄

 

“现在路通了,家家户户也几乎都有代步工具,急病都是去乡镇卫生院,我就在村里瞧瞧常见病,这方面的工作量倒是减轻不少。”聂庆华回忆,1987年开始从事村医工作时,都是用双脚走过田野和山岭,出诊极不方便。“那时候药品也难买,都是走16里路,用扁担从乡镇卫生院挑回来。”

2002年,深受群众信赖的聂庆华当选为村干部,开始了更为广泛的服务群众工作。“村务和看病两头都不能耽误。”聂庆华便和村民商量好,采用灵活坐诊的方法,除开急病,常见病在闲暇时间诊治。

“有女莫嫁江东郎,嫁到荒山悔断肠。”这句当地俗语生动描述了江东村的贫困状况。2017年,聂庆华任江东村党总支书记,83%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是摆在他面前最大的困局。

聂庆华在察看木耳晾晒情况。人民网 李芳森摄

 

要想富先修路。上任后的聂庆华把修建通村公路列为头等大事,他自己撰写报告,先后30多次跑到相关部门和单位汇报情况、争取项目支持;带领村干部赴广州、深圳等地寻求“乡贤”帮助。

资金筹措到位后,聂庆华又带领村民开山凿石,用两年时间修好了江东村全长21公里、宽5.5米的出村公路,结束了江东不通公路的历史。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找准病根才能开对方子。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聂庆华通过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坐诊“江东”,努力寻找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门路。

聂庆华行走在木耳基地。人民网 李芳森摄

 

在得知种植中药材具有广阔市场和“钱”景后,“老中医”聂庆华便打起了中药材的主意。但因缺乏种植技术,他的这一想法始终未获成功。直至2019年,聂庆华带领村干部脱产半个月,跑遍周边中药材种植基地“取经”,还自掏腰包请中药材专家来到江东实地调研。

“江东村海拔500多米,气候、土壤非常适合种中药材!”专家的话让聂庆华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苦苦追寻的“治穷药方”终于找到了。

在聂庆华的带领下,江东村通过采取农业合作社模式,建起了第一个白芨草、甘草生产基地。一片草带来产业复兴,白芨、甘草等中药产业当年就带动该村20余户贫困户就业,35户贫困户获得产业分红。

江东村木耳基地。人民网 李芳森摄

 

“我当党总支书记,就是带着一颗帮助乡亲们走出贫困的真心来的,不为钱、不为名。”4年多来,聂庆华时刻提醒自己:要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如今,“郎中书记”的辛勤付出让江东村面貌焕然一新,乡亲们说起聂庆华近几年带头“干的好事”如数家珍:2017年江东学校修缮了南北两栋教学楼,添置了新课桌、电脑等教学仪器设备;2018年村里购买路灯130盏,完成村主干道美化、亮化工程;修建集中供水池12个,基本解决村民饮水困难问题;2018年,在衡东县扶贫办的帮助下,江东村建起了第一个扶贫黑木耳基地……

2018年,江东村顺利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全村106户贫困户386人全部实现脱贫,村民人均纯收入由不足900元突破1.2万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聂庆华又开始盘算起带领村民步入乡村振兴的路途。

如今的江东村,交通顺畅。人民网 李芳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