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杰出革命英雄丨陈树湘:革命理想高于天

2021-06-08 15:24:1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黄柳英
分享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柳英

通讯员 谢万波

6月4日,道县梅花镇贵头村陈树湘烈士纪念园,一群小学生冒雨瞻仰这位“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烈士。

陈树湘烈士纪念园已成为社会各界追寻烈士足迹的红色基因库,最多时一天接待游客1300余人。6月1日,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让陈树湘烈士纪念馆副馆长陈志军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清明节,40余名红34师战士的后人来这里祭拜陈树湘烈士,两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先后上台脱稿演讲半个多小时,语言流畅,感情真挚。“红34师的事迹这么小的孩子都记得这么清楚,红色故事可以代代传下去了。”

陈树湘(1905-1934),出生在长沙县的一个佃农家庭。1921年,因常去长沙清水塘挑水送菜,结识毛泽东、杨开慧夫妇,接受马列主义启蒙教育。1927年随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上了井冈山。1934年10月,陈树湘率红34师担任后卫,护卫中央纵队、中革军委纵队及主力红军长征,后在道县不幸被俘,断肠明志,壮烈牺牲。

“陈树湘人生的最后一战,在道县。通过他的活动轨迹,可以最真实地了解这个人的精神品质。”在潇水河畔,道县县委党校高级讲师何东升,回顾了陈树湘在道县走过的革命足迹。

193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陈树湘指挥的红34师在蒋家岭临危受命,担任全军总后卫,掩护中央纵队、中革军委纵队及主力红军渡过湘江。这时湘江沿岸各个渡口已经完全被敌人封锁,红34师被堵截在湘江东岸。按中革军委电令,红34师退回湘南打游击。

“能担任全军后卫的队伍,政治素质一定是最高的。因为一旦后卫不给力,将会给红军带来致命的损失。红34师可以稍微打一下就跟着大部队一起过江,但是他们选择顾全大局,坚决服从命令。” 何东升说。

12月6日,红34师折返道县,第一站来到了海拔700多米的寿雁镇空树岩村,这是一个土地贫瘠的瑶族村,全村仅10多户瑶民。仅存的300余红军在这里受到了善待,瑶民们留红军在家里住宿,住不下就帮他们安顿到大路上。红军也主动为瑶民挑水、砍柴,教孩子们识字。该村位置偏僻,居高临下,相对安全,但考虑到瑶民生活艰苦,不宜长期打扰,陈树湘决定转移到郴州汝城一带打游击,仅留下4个重伤红军在村里养伤。

红34师下山后,在道县小坪村一带遭到道县保安团伏击,突围后沿江华、江永、道县三县交界处转移。在江华牯子江,红34师已经料到这里会有埋伏,但为了摆脱江华、江永民团的追击,不得不乘着小船冒险过江。陈树湘身材高大,站在船头,过江途中被敌人开枪击中腹部,由战士用担架抬着,指挥部队且战且退。

在道县驷马桥,陈树湘带领2个警卫员和1个机修师,在洪都庙掩护战友突出重围后不幸被俘。道县保安团一路为陈树湘寻医送饭,企图获得情报,但均遭到陈树湘拒绝。12月18日,行至蚣坝镇石马神村附近,陈树湘乘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自己的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这里曾是埋葬陈树湘的地方。” 何东升抬手指向潇水河畔的一座烈士纪念亭。

敌人将陈树湘的尸体抬到潇水河边,放在一张太师椅上,让2名被俘警卫员站在两边,拍了照,再把陈树湘的头颅砍下,连带照片一起送去长沙领赏。道县的群众不忍,将陈树湘的无头遗体与牺牲的警卫员安葬于此。

这一战,红34师6000余人全军覆没,史称“绝命后卫师”。“为什么宁死也要打这一仗?因为革命理想大于天。如果没有这个信仰支撑,陈树湘不可能坚持下来。一个人只想着自己太渺小了,他是为了整个民族而奋斗,为了理想,所以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何东升感慨。

潇水呜咽,那些为人民浴血奋斗的人,这片土地从未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