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去哪?衡阳县新桥清花湾百年古桥等你来打卡
本网讯 通讯员何社成 记者王倩雯报道 前段时间,衡阳艳阳高照,市民们纷纷出户到郊外休闲,最近有一个地方引起了市民极大的兴趣,就是衡阳县新桥清花湾有座140多年前的古桥至今仍屹立在蒸水河上,引得不少市民纷纷前来观赏。
12月17日上午,记者一行驱车前往新桥对古桥进行探访。据了解,新桥隶属衡阳县西渡镇,在衡阳县的正南方向,从西渡自驾只有二十多分路程,也可从市区自驾直达,记者一行从立新大道出发50多分钟到达目的地。
清花湾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清水与蒸水在此处交汇聚集,自唐宋以来,就是衡阳西部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商贸口岸。据考证,清朝同治年间,清花湾的人们为了蒸水两岸的交通和通商便利,于光绪五年(1879)在蒸水上建造了这座长130米、宽7米、高10米的七孔石拱桥(又名石鼓七孔桥),这座石拱桥当时成为西渡与衡州的联接通道,也是进出衡州古城的必经之路,更是贯通衡州与宝庆(邵阳),零陵和广西的陆地驿道。
登上了七孔石拱桥,记者仔细观察了桥体,桥上两边护栏条石和桥墩早己长满了野草和苔鲜,桥面和桥体均由坚固的山石砌成,据说是从二十里地以外的阳古坳山里开采而来,其厚实程度从表面上也能感觉出桥身之坚固。七孔石拱桥至今己历经了近一个半世纪,北伐战争、土地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都留给了这座老桥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值得一说的是抗战时期,方先觉将军率部参加衡阳保卫战,七孔石拱桥曾作为部队后勤补给的重要交通枢纽,为衡阳保卫战立下了不朽的“战功”,因此该桥曾遭日本侵略军多次轰炸,二孔分水处被炸毁,桥体伤痕累累,但石拱桥依旧岿然不动地屹立在蒸水上。
据悉,这座七孔石拱桥目前在衡阳乃至全省也是保存得最为完美的一座大型古桥,具有重要的文物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资源优势,目前,衡阳县正在对七孔石拱桥进行修善,且“清花湾风景区”也在同步开发之中,但愿这座百年“老桥”作为衡阳经典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旅游景观早日呈献在广大游客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