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12月22日,张家界市荷堂艺术馆,朱良宗、杜浓莲夫妇在织蓑衣。靠一把铁爪、一个装油的羊角、一根近30厘米长的钢针,69岁的朱良宗和65岁的杜浓莲编织了40多年的蓑衣。近年,随着日用品功能的弱化,蓑衣逐渐成为不少人喜爱的艺术藏品,并逐步走向旅游市场。夫妻俩从偏远山村来到城市艺术馆,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编织着相濡以沫的不老爱情。今年,以织蓑衣为主的棕制品技艺被列入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吴勇兵 摄
12月22日,张家界市荷堂艺术馆,朱良宗、杜浓莲夫妇在织蓑衣。靠一把铁爪、一个装油的羊角、一根近30厘米长的钢针,69岁的朱良宗和65岁的杜浓莲编织了40多年的蓑衣。近年,随着日用品功能的弱化,蓑衣逐渐成为不少人喜爱的艺术藏品,并逐步走向旅游市场。夫妻俩从偏远山村来到城市艺术馆,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编织着相濡以沫的不老爱情。今年,以织蓑衣为主的棕制品技艺被列入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吴勇兵 摄
20条评论|564人参与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