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2021,“衡”有“犇”头⑥何盛山:收入翻倍 “甜蜜”致富

2021-02-07 22:16:20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邵俊杰 周孝芳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邵俊杰 周孝芳报道 “要过年了,我要多备些年货,办一桌丰盛的年夜饭!”2月7日,当记者走进衡南县车江街道龙山村时正巧遇上了脱贫户何盛山。正准备去地里摘菜的何盛山向记者“炫耀”:“我自己种的蔬菜、养的鱼,还有自己酿的蜜,你想来我家吃饭不咯!”

▲何盛山和妻子在田间劳作

今年51岁的何盛山家中5口人,父母已有70岁高龄,年老体弱的两位老人长期需要人照顾,而他自己有先天性肢体残疾,妻子又患有智力障碍,还要供孩子读书,一家子老的老、病的病,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贫穷像一座大山压住了何盛山。2014年,何盛山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家中的老人怎么养老?还有孩子的未来怎么办?好强的何盛山心中像吞了一枚青果,苦涩而又无奈,更多的还是不甘心。他为此几度落泪,他想,一定为家里做点什么,用自己的双手去摘掉穷帽子才行。可自己有病在身,又能干什么呢?

▲何盛山和妻子在自家菜园采摘蔬菜

一筹莫展之际,扶贫队员上门给何盛山“支招”。经过专业技能学习,在大家的帮助下,何盛山买了十箱蜜蜂,他的“甜蜜”事业起步了。“养蜂这活儿很适合我,不用出远门,不用使大劲,我有信心干好。”何盛山说起养蜜蜂,眼角都挂着笑。他说最初养蜂就是边养边学,虽然经常被蜜蜂蜇的眼睛、嘴巴、手肿起来,但慢慢积累了经验,慢慢有了成果,这活儿就越干越顺、日子越过越踏实,他说:“只要有蜂在,我就不怕失败。我总结出来了,你越是怕它,它就越会蛰你,就像‘穷’一样,你越是躲避他,就越会追着你,反而摆脱不了!”

▲真甜!何盛山品尝着自家蜜蜂酿出的甜蜜

现如今,何盛山的蜂箱从刚开始的10箱到现在的50箱,收入也从几千元一年到现在的3万元一年。何盛山算着账,自己承包的5亩鱼塘和十多亩稻田,在扶贫队的帮助和宣传下,销售渠道也不用愁了,只要勤劳肯干,别说脱贫,离致富也不远了。这日子跟蘸了蜜似的,真甜!

▲何盛山的养蜂基地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感谢所有帮助我的人。过去我都不知道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现在我不仅有底气,还有信心,今年我还要把鱼塘扩大,把蜜蜂养好,身体搞好,今年争取收入翻一番,赚8万!我相信未来会更好的。”

近年来,龙山村通过抓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扩展就业岗位、落实好教育扶贫、保障“安全饮水”等种种措施,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措施,根据龙山村紫色岩石地质特点,决定发展种植野生枇杷,现已种植400多亩,2020年已做好400多亩的前期所有工作,预计4年后开始受益,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不低于80万元。记者了解到,收益的50%与贫困户利益连接,贫困户每年每人将增加收入1000元,就业岗位新增20个。

对比过去,龙山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安居乐业、村组公路硬化通达、邻里关系和睦,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这里展开。

【记者手记】采访何盛山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脸上露出的笑容,他的笑容是真真切切发自内心的笑,是极具感染力的笑,让大家伙都被他的喜悦给“传染”了。现场,大家有说有笑,说着过去,又聊到未来,畅聊着心愿,浓浓的年味儿不知不觉就来了。

从事一线记者工作4年来,我采访过许多不同类型的脱贫攻坚题材,那时,脱贫攻坚工作还在进行,我们感受到的是贫困户发自内心对脱贫的渴望,他们日夜绞尽脑汁,想要走出一条能让全家过上好日子的道路,即使日子过得再艰难,贫困户们每次看到有记者来采访,都是笑脸相迎,向大家讲述自己的脱贫计划和打算,有着说不完的话语。我想,这是源于他们内心的坚强,他们也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体现在大家眼前,这是让我感到十分振奋和鼓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