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衡阳影视 > 衡阳视听 > 本土新闻 > 正文:

衡阳红色军休故事百人讲(3)丨肖霞芳:西藏戍边二十四年

2021-08-04 20:46:44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分享到:
 

肖霞芳:我1954年志愿入伍,1959年入党,党龄62年,算是个老党员了。1956年,我从兰州空军司令部调到藏北地区执行修建西藏第一个机场的任务,当时的领导说,去吧,在那里干三年,就可调回西安,但后来的情况不是这样,不是三年,而是二十四年,我才离开了西藏。

在这二十多年里,我参加过1959年的西藏平叛,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还参加1960年藏北牧区的民主改革。文革后期,参加“三支两军”在地方工作了三年多。几十年为保卫边疆建设西藏,艰苦奋斗奉献青春,立过功,受过奖,因公负伤,成了六级残疾军人,成为一个“生在西藏,死在西藏,埋在西藏,长期建藏”(这是当时西藏军区领导提出的口号)的老西藏(简称“老藏”)。我为自己能成为一个“老藏”而感到骄傲与自豪。那么“老西藏”的精神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种精神,是我党我军在几十年的革命实践中产生出来的。

西藏是个好地方,但又是一个艰苦的地方,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考验。

一是海拔高,氧气少,有高原反应。这是一个避免不了的现实问题。我曾在海拔4230米的藏北当雄草原生活过十年,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草原生活过一年多,我去过唐古拉山煤矿,那里海拔5200米,那个地方寸草不生,光秃秃的,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三伏天屋檐上挂着冰帘子,人们围着火炉烤煤火。我还去过海拔5300米的甘巴拉空军雷达站,那里更是一年四季冰雪不化。过去雷达站的工作人员实行两班倒,一班在山上值班,一班在山下修整,现在改成遥控操作,只留极少数人在山上执勤。缺氧是什么滋味,去过这些地方的就知道了。我这一辈子比生活在内地的人少吸了多少氧气,根据海拔高度和居住时间长短就能计算出来了。

二是交通不便。50年代从青海西宁乘车到拉萨两千多公里要走20来天,从家里往返一次,要花两个月时间。寄信、取信或发个电报要到150多公里远的城市去办理,回家探亲,只能搭乘汽车部队的便车,有时一等就是几十天。头次进藏,要自带帐篷,自己做饭。

三是工作和生活条件差。住帐篷,烧牛粪,喝冰山雪水,没有青菜水果,气候严寒,冬季零下20多度,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对象不好找。为了改善生活,我们曾下河抓鱼,上山砍柴,开荒种菜,节假日、星期天搞劳动生产,已成习惯,几十年如一日。

四是探亲难,顾不了小家。部队规定,干部两年内探亲一次,但特殊情况三年也难得探亲一次。家里父母去世或生病,妻子生孩子,都没有回家看望。我和妻子分居二十多年,仅探亲两次。一次去西藏探亲,在成都等飞机花了45天,回家时又在拉萨等了一个月。探一次亲,花了三个多月,妻子耽误了工作,孩子耽误了上学。

五是在牧区搞民主改革,生活艰苦。1960年夏季,组织上决定派我去藏北牧区搞民主改革,地点是一个牧区小村庄,这个村离公路有几十公里距离,骑马要走一整天。在去村子的途中,马踹着了老鼠洞,我从马背上摔到了马脖子上,头碰到了石头上,头破血流,很难受。刚一进村,一条硕大的藏獒,挣脱铁链,窜到翻译达瓦的背上,从颈部将棉袄撕成两半扯了下来,差点将其脖子咬断,幸得村里一个藏族姑娘奋力冲上前来,将藏獒用铁链套住,紧紧抱住它,才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在村工作期间,组织上要求,必须与牧民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所谓同吃,就是和牧民一样,吃酥油、粘粑、喝酥油茶。这些对于汉族人来说,是难以适应的,记得工作人员中有个军医,他一吃酥油就呕吐。吃粘粑也难以咽下,实在饥饿了,就去野外找蘑菇、野菜充饥,差点中毒出事。同住,就是和牧民住在一个帐篷里。刚进村时,我和翻译住在小溪边的一顶自带的小帐篷里,没有安全保障,有时深更半夜会突然醒来,拔出手枪,紧握手榴弹大叫一声,有些紧张恐怖。有对青年牧民夫妇,看到我们这种情况主动要求我们住到他们的草坯屋里去,那是一间不到20平米的草坯房,很简陋,房子里没有家具,空空的,被子床铺都没有,只有一个水壶和几个瓷碗。房子只有一个门出入,上面用草坯盖顶。青年夫妇叫我和达瓦住在里面,他们夫妇住在门口,这样安全多了。我很感激这对青年夫妇。

同劳动,就是和牧民一起拾牛粪,用手抓牛粪,把牛粪拍贴在墙上或地面上,把牛粪晒干。牧民没有煤和柴,牛粪是主要的燃料。其他劳动就是放牛放羊、挤奶、打酥油茶,样样都得学着去做。

三个月的同吃同住同劳动,增强了军民之间、藏汉之间的感情,使党的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有个牧民姑娘叫卓玛,她家五姊妹都是尼姑,小妹只有十九岁。卓玛喜欢听工作队员宣讲党的政策。为了测试这位小姑娘理解政策的程度,通过翻译问她学了些什么,她都说出来了,也都说对了。她说,她喜欢共产党,喜欢解放军。她说共产党好。她经常把她家里的酸奶送给我们吃,五毛钱一大钵。卓玛成了民主改革中的积极分子,进村时,奋力抱住藏獒的正是这位姑娘。那个村虽然偏远贫困,但那里的牧民兄弟姐妹,都成了我的亲人,那个村也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

在雪域高原几十年,为保卫边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我经历了许多,付出了不少,但我无怨无悔。使我高兴的是几十年后,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西藏是人们向往的,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艰苦的环境,磨练了我的革命意志,更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解。你是共产党员,就必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你是共产党员,在困难面前就要敢于担当,乐于奉献;你是共产党员,就必须冲锋在前,毫不胆怯;你是共产党员,就必须哪里需要去哪里,越是艰险越向前。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所在。

(讲述:肖霞芳 整理:欧阳胜梅 图片:夏森林 视频:周孝芳)

人物简介:

肖霞芳1935年11月生

个人简历:

1、1954年7月在湖南湘乡第二中志愿入伍空军第二预校

2、1955年8月在兰州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处工作

3、1958年3月在空军当雄场站译电员

4、1976年3月在空军拉萨指挥所后勤部政委

5、1981年10月任广州军区空军衡阳干休所政委

6、1986年2月批准退休

个人荣誉:

1、1960.10在空军当雄场站因工作好,荣立三等功一次

(资料提供:衡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