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天不打烊的疾控“特种兵”
春节已至,
有的人带上一年收获,回家团聚;
有的人献出一种陪伴,留守岗位。
这种陪伴,叫做过年不打烊。
核酸检测是对抗新冠病毒的攻坚利器,对许多人来说,一份“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不仅仅是通行证,更是定心丸。如果说核酸采样人员是冲锋陷阵的“白衣勇士”,那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就是一锤定音的“幕后英雄”。他们马不停蹄、夜以继日、默默奋斗在实验室内,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通过一份份检测标本和试剂担起了战“疫”的重担,在幕后守护着平安。
在衡阳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就有16名这样默默奉献、直面病毒的战疫“特种兵”。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们不曾停歇过一天,740天他们每日穿着防护服、头戴护目镜、隔离面罩、口罩,一连数小时坚守在实验室里,标本采集、信息录入、试剂配制、加样、核酸提取、上机检测、报告审核、生物安全、质量检测……每一个环节都严谨而又复杂。即使汗如雨下,颈、肩、双臂都累得酸胀,也仍旧坚持战“疫”,用实际行动构筑起一道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铜墙铁壁。
他们每天如何开展工作?背后有哪些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带大家走进衡阳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真切感受这群战疫“特种兵”与疫情战斗的不易。
高强度的工作是检验技师的日常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流程繁琐,影响因素众多。“检测的每一环节都要全手工进行,为了保证效率,我们检测人员通常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八、十个小时。因为穿着密不透风防护服,大家常常闷得全身都湿透了。”衡阳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主任技师楼萍告诉记者,持续的高强度工作成了检验人员的日常。
据了解,衡阳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承担着全市重点传染病、艾滋病、流感、食品安全风险、公共场所、医院消毒等国家级、省级项目监测检测工作。每天,他们不仅要做好这些日常监测工作,同时还要负责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工作,其中包括愿检尽检人群,高新区集中隔离点、大型会议、机关单位人员等核酸检测工作。2021年,全年检测量人源标本达到32000人次,环境样本、冷链食品检测量3000余份。
值得一提的是,衡阳市疾控中心微检科还承担着全市六十家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可疑样本的复核任务。下级机构检测如有发现可疑标本也要送到市疾控中心微检科进行复核确认。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深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会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地坚守在实验室,以最精准的操作、最快的速度完成每一例标本的核酸检测,确保第一时间给出权威的核查结果。
整整两年多,740天,每一天、每一例病人的核酸检测数据,都凝聚了实验室检测人员的辛劳和汗水。
▲开展核酸检测前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
“家庭档”并肩作战,抗击疫情最前线
楼萍和丈夫周永辉是衡阳市疾控中心的一对“夫妻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始终并肩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楼萍负责样品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实验室检测,周永辉是检验科中级主管技师,负责接收各县(市)区转运过来的检测样品。他俩每天一同走进实验中心,换上防护服,便分别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同处一层办公楼,却无法见面交流,直到下班结束检测任务,才双双脱下防护服一起回家。2021年4月周永辉又被抽调到疫苗接种组,每天马不停蹄奔波在各县市区搬送新冠疫苗,更是没日没夜。连续700多天夫妻俩都是早出晚归,与家人聚少离多,面对年迈的父母和备战高考的儿子,楼萍心中满是愧疚。但作为一名疾控人,她明白只有将这愧疚深埋在心底,化为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勇于担当、冲锋在前、迎难而上,才无愧于党的培养,人民的信任,才无愧于疾控人“健康卫士”的称号。
疫情一线不仅是检验初心使命的考场,也是言传身教的阵地。这阵地还有一对“父子兵”。刘骞是微生物检验科的一名检验师,他的父亲刘英豪退休前也是微生物检验科的副主任技师。2020年疫情刚发生时,刘英豪主动请战,重返岗位。每天,刘骞把收集过来的样本转运到实验室进行核酸提取,然后将经过提取的核酸加入扩增反应管,再转交给刘英豪进行扩增反应和结果分析。战疫“父子兵”以这种“接力”的方式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让良好的家风弘扬传承,让榜样的力量深入人心。
▲在检验科预备室,妻子楼萍(左一)在帮老公周永辉拉上防护服的拉链
▲刘骞(右一)把收集过来的样本转运到实验室进行核酸提取
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坚守的样子真美
罗小成是微生物检验科的科长,是一位有着36年检验工作经历的 “老兵”,也是检验科大家庭里的“家长”。每次检测前,他就像一位老父亲般亲自检查检测员们的穿戴,嘴上更是不停地叮嘱。检测结束,他等候的身影,是大家最温暖的时刻。其实在罗小成的家中,还有一位年近九旬患有严重心脏病的老父亲,因为工作繁忙,他鲜少有时间去照顾老父亲。老父亲是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老知识分子,对儿子事业很是支持,他总是对儿子说:“我个人的病是小事,抗击疫情是事关老百姓生命安全的大事。”有了家人的理解,罗小成才得以全身心投入到抗疫一线。2021年张家界发生疫情时,其父亲病重去世,因为对父亲的陪伴很少,罗小成深感遗憾。但想到自己是为了守护群众的身体健康,相信九泉之下的老父亲一定会理解的,罗小成强忍丧父之痛,迅速调整状态,毅然回到工作岗位。
颜淑妩是微生物检验科的主任技师,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她突发疾病晕倒,紧急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仍一直牵挂实验室的工作,还未完全恢复,便迫不及待“火线复出”,出院回到工作岗位。除了开展日常工作外,作为科室里的专业骨干,她常常耐心指导年轻人,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自己的经验,给予他们支持帮助。
按照规定,“准妈妈”孙珍洁和李哲婷不能从事抗疫一线的病毒检测工作,但面对疫情,当她们穿上“白色战袍”时就没有孕妈这一角色了。她们主动承担做好实验室物资准备和资料收集工作,全力以赴为大家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
为了助力疫情防控,微生物检验科“95后”检验技师石启炜两次推迟婚礼。她说:“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可是疫情当前,个人的婚礼就是小事,好好坚守岗位,抗击疫情才是大事。”2021年8月她主动请缨支援张家界,在方舱实验室负责样本包装袋拆除、条码信息录入、标本整理入架等工作。三个人一班,最多的时候一天录入了 8000 多管标本。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样品处理
▲实验室工作人员将提取的核酸加入扩增反应管
两年多来,微生物检验科这个大家庭承载了大家一个又一个勤劳坚守的日夜,也记录着16位战疫“特种兵”争分夺秒的付出。太多太多的动人的故事让人感到温暖,又肃然起敬。比如,邓荣婧、刘芬等人的父母做手术,邓婵、秦建英等人的孩子即将面临高考,他们都无暇顾及,仍坚守在工作岗位;周奇文、李晟等人连轴转的工作,对家庭的照顾少之甚少;陈倩放弃了家中的“掌舵人”的地位,主动交出了“铲权”(锅铲)……其实,他们也是家庭的支柱、父母的牵挂、儿女的依靠,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他们责无旁贷地冲锋在前,用智慧和汗水,练就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名副其实的火眼金睛,让病毒无处遁形,为临床诊疗和科学防治提供精准的病例分析,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无畏坚守、勇敢逆行,才让我们更加坚信:战“疫”,必胜!
▲实验室工作人员为为疾控人加油鼓劲,战“疫”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