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衡阳影视 > 衡阳视听 > 本土新闻 > 正文:

衡阳红色军休故事百人讲(53)|王次华:怀念医学科学家谢醒吾

2022-04-12 09:09:18      
分享到:
 

王次华: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着。165医院门诊部原主治医师谢醒吾就是这样的一位长者。他虽然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了,但是他依然活在我心里,活在它医治过的伤病员心里,每次想起,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

我是一九七零年冬从哈尔滨市解放军211中心医院调到原165医院、现九二二医院工作的。刚开始我被分配在门诊部工作。当时在门诊部工作除了看门诊轮流值班外,每天晚餐后还要背着保健箱到家属区巡诊。门诊部的谢醒吾医师已年过半百,两鬓如霜,又常年疾病缠身,显得分外衰老,大家都称呼他谢老,当然他也是我们重点巡诊的对象。我第一次到谢老家去巡诊,就被他卧室墙上的一个相框吸引住了,相框内是谢老和刘少奇主席的合影。于是我就和谢老聊起这个相框的照片。聊起那张照片,他当时也非常激动,又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岁月:原来在那充满激情的年代,谢老不辞辛劳一心扑在搞科研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肠息肉结扎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光荣出席国家科技表彰大会,刘少奇主席接见参加大会的全体代表并和全体代表合影留念。在那个还没有纤维肠镜的年代,肠息肉结扎器,在当时作用大着呢,为当时不少的患者解除了疾病的痛苦。我看门诊遇到便血的病人,都会做指检或做肠镜检查,在当时这个检查和息肉结扎治疗都是免费的,每当我发现直肠或乙状结肠息肉时,我都会及时报告谢老,尽管谢老身体非常不好,但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我每次配合他给病人进行息肉结扎时,心中都会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他呼吸非常费力,每次奋力吸气时,胸骨上窝和锁骨上窝深深凹陷像两个坑,像拉风箱那样还发出喘啰声,有时口唇还有些发绀。他的眼睛高度近视,他用有些颤抖的双手握着肠镜和结扎器,他的视觉器官、嗅觉器官距离患者肛门仅有几厘米远,还不时的有稀薄的排泄物从肛门流出。他一丝不苟地工作着,全然不顾自己的疲劳和忍受疾病的折磨,不怕脏不怕臭,一心只想着尽快解除病人的痛苦。那一幕,已经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了我这一辈子的榜样。

我们的谢老刻苦学习也是有名的。我们医院的医生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谢老竟然能把当时一本最权威的内科学——希氏内科学背诵!由于他的功底扎实临床碰到一些疑难杂症,找到他都会迎刃而解。

最后还是讲一讲他背着氧气袋鼻子插着氧气管研制人工呼吸机的感人故事吧。

谢老是一位科研迷,尽管谢老年岁已高,而且已经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离不开氧气袋了,他全然把自己身体的事置之度外。就这样谢老自己背着个氧气袋,鼻子里插着氧气管依然是不顾一切地扑在科研上。医院领导为了照顾他的身体方便他的工作,就在他家的住处设立了一间简易的作坊,并派了一名技师协助他工作。在谢老废寝忘食的工作下,终于研制出了我国首台人工呼吸机,其设计原理比当时美国的鹰牌人工呼吸机还要先进。在他有生之年他还用土法生产了几台人工呼吸机。当时卫生部发到几家部队医院试用,由于工艺上比较粗糙,使用中出现故障较多,谢老还没来得及改良,疾病就夺去了他的生命,随着谢老的仙逝,当时这个国产人工呼吸机的研制工作就此夭折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讲述:王次华 整理:欧阳胜梅 图片:夏森林 视频:周孝芳)

人物简介:

王次华:(1936.12——)

1、1962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学员

2、1972年1月165医院门诊部军医

3、1973年10月165医院门诊部主治军医

4、1993年11月165医院专家组主任医师

5、1997年2月批准退休

获得荣誉:

1、1983年1月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在治疗病人过程中做好病人思想工作积极治疗。获嘉奖一次。

2、1987年12月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到凌晨。各方面工作都能完美完成获得嘉奖一次。

(资料提供:衡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