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衡阳 我的奋斗·人大代表风采丨养殖高山黄牛的新农人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李洋杰报道 五月初夏清和,衡阳县金兰镇甘溪村罗州河水库深处的山沟里绿意盛情,一切皆可入画。沿着水库行进,崭新的各式各样乡村别墅仿佛在告诉来客,这里不久前发生了一场蜕变。而这一变化和村里的“新农人”陈佳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甘溪村此前因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村民经济收入低而成为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帮扶下,村民们因地制宜,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当前,在“新农人”陈佳辉带动下,村里再次焕发新生机,村民们在乡村建设、特色产业、文旅融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说起“新农人”陈佳辉,村里人并没有因为他发展产业带领大伙增收而称呼他为“陈总”,而是把他当成自家人,亲切的叫他一声“佳辉”。在乘坐陈佳辉越野车去深山里的黄牛养殖基地的路程中,沿途村民招呼不断,陈佳辉减速一一回应,遇见步行的村民,他便邀请上车同行唠家常嘘寒问暖,直至将其送到家中。
群众关系良好得益于陈佳辉数年来辛苦耕耘。2016年海外学成归来后,他毅然回到当时还是省级贫困村的甘溪村,先后创立了衡阳县陈坪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桂溪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海归“新农人”的优势,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当地村民致富增收。
聚焦就业帮扶,做好家门口就业文章。陈佳辉积极为村里提供就业岗位,与甘溪村107户403人签订了产业扶贫协议,临时用工200余人,四年来共发放工资约810万元,其中建设工资约320万元,种养工资约490万元,帮助村里困难户实现在家门口务工的心愿,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
“这工作比较稳定,三千多一个月,一年下来三万多,牛场就建在家门口,工作之余还可以照顾家里。”村民刘梅生在陈佳辉创办的桂溪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中负责养殖高山黄牛,家门口稳定的工作让他几年便攒到了建房款,日前新房落成让他欣喜不已。
村民陈兰英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因病去世早,孩子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生活一直都很拮据,后来在公司的聘用下,也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逢人便说:“我也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诸如刘梅生、陈兰英这样的情况在甘溪村较为普遍,陈佳辉利用产业优势帮助解决了村里300余人就业的难题,使甘溪村村民年收入翻两番,让村民“挣钱顾家两不误”。
聚焦产业帮扶,做好振兴乡村文章。此前,陈佳辉与陈坪国有林场签订承包了3590亩的荒山,用以种植花果和经济林,以旅游带动当地农副产品的加工与销售,还投资近60万元,实施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美丽新农村。同时,为打造以“花香果园、种养菜园、水上乐园和美味家园”为主题的旅游休闲项目,他建设了近4000㎡的度假村服务中心,并结合甘溪村实际,优化和完善种植养殖项目,为村民提供尾参、脆桃、杨梅等种植项目和黄牛、生猪等特色养殖项目,对接电商平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形成“生态环保+旅游助推+电商带动”的新模式,以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辛勤耕耘结硕果,真抓实干谱新篇。在他的带领下,衡阳县陈坪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被衡阳县“万企帮万村”脱贫攻坚行动领导小组评为优秀民营企业,2020年被评为衡阳市“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优秀民营企业。
勤劳的汗水滋养着收获的喜悦,逐梦的豪情续写着宏伟的华章。2022年,陈佳辉当选衡阳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这更加坚定他深耕故土、用实干实绩振兴故土的决心。
“我的衡阳是每个人的衡阳,我的奋斗是每个衡阳人的责任。”当下,“新农人”陈佳辉再次许下新愿望,立志在甘溪村这片“小天地”里闯出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