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好学校(14)∣常宁市第七中学:逐梦追光,领航学生发展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李子桂 记者李洋杰报道 五月底,记者走进常宁市第七中学,映入眼帘的是高颜值的文化墙、寓意深远的校园标志性雕塑、神形兼备的名人塑像、书声琅琅的教学楼……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与不远处清代巡抚唐训方捐建的培元塔相映成辉,令人仿若置身于迷人的书香中。
历史的江河奔腾不息,而教育犹如一道穿越亘古的光,撒在新时代的土地上,唤醒希望的幼芽。为了追寻尚善之光、求真之光、博学之光,笃行之光,该校以“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腹中有书,脚下有风”的“五有”育人理念,助推每位学子走好新时代的“追光”之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成为了追光者。
勤掸“思想尘”,追寻“灯火纸窗修竹里”尚善之光
峥嵘岁月彪炳史册,璀璨未来不断延伸。常宁七中始终坚持“向管理要质量”的发展目标,近年来,该校启动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聚焦人民期盼,聚力内涵发展,不断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强化队伍建设,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全校教职工恪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理解学生”的原则,认真实施“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策略,抓实起始年级,抓实最薄弱学科,从每个学生的长远发展高度,认真做好“对路到位”培养工程,潜心打磨每一处细节,在岁月的风尘中砥砺前行,怀抱梦想和希望勇敢追光。2021年11月3日,市教育局督导中心工作人员带领专家组到常宁七中,对该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督导后,称赞该校是深化教育改革,严格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政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典范单位。
经历岁月洗礼,常宁七中从1987年建校以来,就注定了该校学子是一定要发光发热,该校教师队伍也必为教育事业而不停追光,他们勇往直前,收获了胜利的曙光和千锤百炼后依然坚定向阳而生的心,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止,他们的锐气从未被挫败。
为了持之以恒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全校教师们在每周给学生上班会课时都会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力图将每节课的发挥都做到尽善尽美,而养成教育是老师必不可少要讲的内容。俗话说得好:“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未来”。通过家长、老师的联合,成功做到了共同督促,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及时解决,不给学生不良习惯留有滋生的余地。通过学生养成教育,学生养成了大事小情自己拿主意的习惯,习惯自己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刻苦,是常宁七中学子身上最显著的标签。
同时,该校也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孔子、爱因斯坦等中外名人雕塑、“五有”育人理念雕塑及校园主干道学校标志性雕塑,教学楼大厅挂永久性木刻对联,在校园醒目处立宣传栏,教学楼走廊张贴师、生创作的书画作品,建设了美观大气的校园文化墙等一系列措施,全方位提升了学校品质,让先辈的价值在校园挥洒,让学生们从小就向优秀的人看齐,自觉追寻“尚善”之光。
秉信“守住内心”,追寻“终日南山当目前”求真之光
常宁七中现有省“优秀教师”2人、市“金牌教师”2人、“师德先进个人”7人、“学科带头人”21人。校长李小林多次被评为“常宁市十佳校长”,在常宁市教学能手比赛中,教师徐韶峰、张君玉斩获一等奖,教师罗曦、袁书荣、李文思喜获二等奖,教师何凯获中学语文一等奖,教师王昕获中学物理一等奖;同时,教师周源峰在2020年衡阳市教师书法篆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王念等17名教师在2021年常宁市首届教师解题大赛中获奖;李爱军、滕莉、胡建梅等一批市级骨干教师,助推了学校人才工程的加快实施,有效的激发了教师的内生动力,逐渐打造出了人才金字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常宁七中人用坚守与奉献,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与责任担当,也收获了累累硕果。这些优秀教师始终用行动践行了“一生只为一件事”,用细节诠释了“爱是教育的灵魂”。他们不断坚持教研教改,不断开拓创新,将“语文‘四能一体’课题”的方法发扬光大,再推介到政、史、地、生等学科教学中去,使学校的教研教改风生水起,教育教学成绩不断跃上新台阶,使得中考成绩连续十多年取得佳绩。“语文‘四能一体’课题”1996年荣获湖南省教研教改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教改二等奖,填补了衡阳市在省、国家级教研教改成果中的空白;1998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教研教改实验学校”;1999年确定为“衡阳市语文教改实验基地”。
同时,该校通过开设特色课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2020年11月27日,该校第一堂心理健康课随着胡咏红老师亲切的声音开始了,一百多位九年级的学生听得聚精会神。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不擅长管理情绪的孩子,而这堂课让他们受益匪浅。从这之后,学校全体班主体老师也从胡咏红老师那里学到了不少心理健康知识,他们积极参与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维护和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行动中来。甚至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遇到心理问题还会时常返校与老师们交流,说明他们是多么地信任和爱戴自己的老师。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该校也会不定期邀请全国知名励志演讲专家到校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希望是自尊;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希望是梦想;司马迁忍辱著书,希望是坚守,学校深谙只有时常激励学生,启迪学生坚定信心,学生们才会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执著“正心明道”,追寻“故书不厌百回读”博学之光
常宁七中学子有挺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有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有永葆“石破不可夺其坚”的刚强。这是因为该校在学生群体中,始终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五有”理念指导下,该校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篮球、足球、合唱、乐器类等十余个兴趣班,调配师资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使学校成为学生们的乐园。
同时,该校每年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校运会,培养出一大批体艺方面的好苗子,2020年,在衡阳市“三独比赛”中,1911班魏圣依勇夺独舞项目一等奖,1811班胡优喜获独唱项目二等奖;在历届常宁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和艺术节上,该校屡获团体一等奖。2021年,贺守柏老师率领学校体育代表队参加衡阳市中学生运动会,夺取了多个项目的第一名,充分展示了学校体育教学的硬核实力。同年,谭晔老师指导的学生朗读比赛,获得了国家级大奖。这些优异成果,为学校赋能,精准发力。
“五有”育人培养体系在实践中大放异彩:该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追逐梦想的新风尚蔚然成风,育人环境芬芬宜人,使学校特色办学风景靓丽。即便在近十几年招生生源质量严重滑坡的情况下,该校学生中考成绩提升值仍居全市第一,正是因为学校始终坚信“博学”之光永远在路上,才能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坚持“怀德自重”,追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笃行之光
常宁七中质胜于华,行胜于言。紧跟智慧教育发展,向软件要质量。响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学校开展智慧课堂模式。此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形式,利用平板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容量大、效率高,教学模式运用得很好,为衡阳市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创新学子打好坚实基础。2020年12月11日,该校智慧课堂也迎来了湘潭市岳麓区杨区长、区教育局张局长一行人的参观、学习交流。除此之外,该校“五环式”教改见成效;推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在以改促教的道路上,常宁七中精彩纷呈,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前来“取经”,人们将掌声送给了常宁七中,为七中矫健的步伐鼓掌,为七中的不懈努力而鼓掌。
发展永无止境,教育未有穷期。该校先后新建了一幢容纳1000多名学生的教学楼和1400平方米的体艺馆,安装了教师办公室的空调、教室的电风扇,铺设了校园主干道的沥青路面,美化了教学楼之间的小游园,更换了所有教学楼的电线、电器设备,安装了多媒体。实现了校园的硬化、绿化和美化,优化了师生工作、学习环境,以硬件设施推动教育发展。
常宁七中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闯关夺隘,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己任;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笃信实干,与多所乡村薄弱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本着以扶促立的原则,先后对曲潭学校、烟洲学校、渔池学校、江河中心校、新力完小、西岭中学等学校上门送培,精准帮扶,为这些学校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严肃认真的教研态度,促进了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作出了贡献。将每一天的奔跑都看作修行,每一日的经历都化作经验,该校必能在追寻新的“笃行”之光上创造更大奇迹。
“尚善求真,博学笃行”常宁七中校长李小林说,“常宁七中基于‘五有’办学理念,关注个体,追求卓越,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个性发展的阳光学子,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特色学校,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校长李小林的讲话,为该校在新起点新征程上推动教育事业,守正创新、推进衡阳市青年学子蓬勃向前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点亮了无数学子和家长心中的光。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常宁市第七中学自当审时度势,在接续“追光”中,勇立教育时代潮头,勇担时代使命,以今日之学子,筑中华明日之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