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衡阳 我的奋斗·人大代表风采丨何万忠:兴有机茶 富众乡亲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唐家华报道 他大力发展茶产业,与广大茶农一道走种茶致富之路,他通过示范带动,带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就是常宁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常宁市瑶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万忠。

5月6日,记者历经3个小时的蜿蜒山路走进了大山深处的塔山瑶族乡看到,细雨过后,该处云雾缭绕,茶山满目青翠,春茶抽芽吐绿,一片生机盎然。记者见到何万忠的时候,他正在茶园里检查绿茶的生长状况,边走边随手拔除杂草。
“有机茶,富百姓。”何万忠笑眯眯地对记者说道:“种茶让瑶族乡的老百姓口袋越来越鼓、村庄越来越美。”他觉得,这些年的辛苦付出,看到回报了。

2014年,何万忠搁下代理饮品和房地产开发生意,回到家乡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从35亩茶园开始,发展茶产业。一路摸爬滚打、披荆斩棘,何万忠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致富路子,也成为了村民心中乡村振兴路上的产业带头人。近年来,随着何万忠的茶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用工量也随之增加,何万忠的茶基地成了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首选。
“原来要想富,先修路,现在要想富,在基础设施有保证的前提下,发展产业才能富,并且个人富不算富,带动大家一起富才算真正的富。”何万忠坚定的说。
为了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何万忠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当地茶农进合作社、基地务工、采茶等,平均一年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茶农在发挥自身长处,干着最擅长的事的同时,也摘掉了“穷帽子”。

近年来,在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础上,何万忠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瑶族的风土人情、特色文化等,充分利用塔山山顶的大草原、山腰的大花园、山脚的大茶园等自然资源优势,通过流转土地、保护价收购、务工就业、股份合作、带动发展茶旅融合相关产业等多种方式,带动1000余户农户增收。
同时,他带动村民打造景观茶园500余亩,开发民宿20余家,建设特色木楼3栋,建立塔山瑶尖茶叶、塔山糍粑、塔山腊肉、塔山干笋等10余个乡村特色品牌,带动当地400多人发展产业增收,人均增收达1万元以上。
何万忠在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刻也没有忘记人大代表的职责。他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多年来一直为父老乡亲和社会各界所称道。
在疫情防控、森林防灭火期间,何万忠带领企业团队到疫情防控卡点送苏打水、加多宝、八宝粥等消暑防疫物资等慰问物质,用实际行动支援疫情防控和森林防灭火工作;在抗旱救灾方面,何万忠积极为当地的茶园基地抽水抗旱,保证茶叶的正常生长,切实保障老百姓的生命财产。

一直以来,他个人或带领企业多次参加关爱老人和助学活动,每年底都要为塔山瑶族乡狮园村一些特困老人和学子送去慰问金和过年物质,今年何万忠捐资助学黄桥村的7名学子共7000元。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何万忠积极履职,尽责经常性深入群众,与村合作社社员、茶农交流,全面了解群众的需求和难题,在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积极撰写代表建议,并持续跟踪督查建议落实情况。
针对常宁市茶叶产业链不健全、塔山民宿旅游发展的问题,他在今年的常宁市十八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建议综合利用常宁夏秋茶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关于大力发展民宿,推动塔山旅游的建议》,并持续跟踪建议办理情况。

何万忠表示,乡村振兴需要发展好产业,今后,自己将更好地履行职责,积极投入到乡村建设中,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助推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