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衡阳 我的奋斗·人大代表风采丨罗新平:创新成就事业,爱心点亮人生
个人档案:湖南恒岳重钢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衡阳市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
履职感言:只有不断创新、突破,才能走的得更远。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持下,我国风电产业“风”头正劲。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祝敏报道 自创业以来,在罗新平的带领下企业支持乡村扶贫、乡村振兴、贫困助学、残疾人福利基金、疫情防控、公益事业等共30多万,获得衡山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希望工程贡献奖企业”等荣誉称号。
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停工停产导致员工失业或工资拖欠,罗新平不但没有裁员,还特意招收了贫困下岗工人30多人,其中残疾人8人,解决就业236人。三年疫情期间响应政府号召,捐款捐物,同心抗疫。
2022年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形成社会各界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在衡山县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现场捐款贰万元,履行社会责任奉献企业绵薄爱心,为衡山县经济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县残联特意颁发了“全国助残爱心企业”予以表彰。
2022年10月疫情严重,全县实行区域封控,全员核酸筛查,社会成本巨大。在罗新平的带领下,公司捐款叁万元,为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添砖加瓦。
在公司发展方面,罗新平秉承的“创新引领、智能制造”战略,湖南恒岳重钢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征程。企业先后研发出1.5/2.0/3.0/4.0兆瓦级风电塔筒,产品升级迭代,智能化制造程度越来越高,年产能达500台套。
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就是“大风车”的塔杆,是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
“公司布局早,抓住了风口。”市人大代表、湖南恒岳重钢董事长罗新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公司在多年前就布局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的研发、生产。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得更远。”罗新平介绍,目前公司有240多名员工,研发人员占比约三分之一,去年研发投入3000多万元,产值3.8亿元。
企业的主导产品“风力发电机组塔筒”被评为“湖南名牌”产品,成为中南地区同类产品的唯一名牌,产品覆盖中南七省,省内市场占有率达45%以上,多年稳居省内排名第1。经过几年不断创新,成功打造“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恒岳重钢工业设计中心”和“兆瓦级海上风电塔架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三个省级研发创新平台,让企业在创新方面有了质的提升。
尤值得一提的是,经科研团队奋力攻坚,湖南恒岳重钢自主研发的“风电机组大型部件3D机器视觉智能检测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检测仪器的进口替代,成功攻克“卡脖子”技术。
原来,风电塔筒法兰平面度激光测量仪需通过搭建脚手架三人共同完成;现在,融合精密运动控制和3D机器视觉检测技术,提供了自动化检测方法,不仅革新了当前单台仪器多人操作效率相对低下的检测方法,还对风电塔筒法兰平面度检测更准确、更稳定、更快捷、更方便。
“海上风电是新能源的重要板块,也是大势所趋。”罗新平说,十四五期间,公司将重点突破10兆瓦级以上海上风电塔筒制造关键技术,解决大尺寸塔筒的高效高质量焊接技术、自动化喷涂防腐技术、直径5米以上法兰平面度的智能检测技术,实现公司迈入海上风电行业,促使公司三至五年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25年综合实力进入中国风电塔筒设备制造行业前10强,营业收入破6亿元,争取早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