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居”到“有居” “蜗居”到“宜居”,衡阳棚户区改造将惠民2.5万人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廖志含报道 2021年以来,衡阳市城区共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0个共8098户,其中国家下达计划的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共1729户,历年遗留棚改项目12个6369户。近年来,由于经济不景气和房地产市场下行,部分棚户区改造项目一度面临停工或烂尾的尴尬境地。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逐个调度;各城区政府和住建、资规等部门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目前已开工和完工的项目共18个,其余2个项目预计年底全部可开工。本轮棚户区改造完成后,将惠及居民约2.5万人,实现从“无居”到“有居”、从“蜗居”到“宜居”的巨大飞跃,城市形象也将大幅提升,为衡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住房保障支撑。
高位推动、密集调度,建设有“决心”
衡阳市委、市政府对棚户区改造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市委书记刘越高任顾问、市长朱健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为破解市城区12个历年遗留棚改项目资金平衡难、征地拆迁难、手续办理难等“拦路虎”,刘越高书记、朱健市长亲自调度,为项目问诊把脉;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现场办公,通过调整安置方式、建设模式、平台公司摘牌、土地出让金返还、市区财政统筹解决项目亏损等办法,逐个击破。如石鼓区西湖公园片棚改项目,涉及公产单位多,建设环境复杂,项目亏损大,搁置多年。黄立常委副市长多次调度,调整了棚改范围,解决了雨污泵站异地迁建、资金缺口等一系列重大难题,项目于2023年6月开工。到目前为止,各滞后棚改项目的瓶颈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年底可全部开工。
注重品质、高标建设,安置很“贴心”
衡阳市明确提出“以不低于商品房的标准建设安置房”、“打造5分钟舒适生活圈”等理念,着力提高安置房建设品质。安置小区在前期选址和设计时,充分考虑上学、休闲、就医等配套设施,问需于民;注重建筑造型、楼栋间距,配套建设休闲广场、健身器材、无障碍通道等;在户型设计上,注重通风、采光,提供多种户型和面积的住房满足不同的需求。高新区新桥花园、互助小区、衡拖棚改安置房等近年建设的1万多套安置房均为电梯房,采用园林式布局,小区业主们备感“贴心”。
注重质量、严格监管,入住更“放心”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集中培训、现场督导等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将棚户区改造项目纳入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监督;开展项目建设“回头看”,采取定期巡查、第三方机构抽查、绩效评价、年度复核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使棚户区改造项目成为质量安全“放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