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频道 > 理论学习中心组 > 县市区 > 正文:

创新“三化”模式,助推“理响石鼓”“持续升温”

2024-07-08 09:54:53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站   作者:中共衡阳市石鼓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分享到:
 

近年来,石鼓区始终注重发挥理论武装工作培根铸魂、强基固本的功能作用,始终做到聚焦“四会一课”,用好“三个平台”,弘扬“三常”学风,推动全区学习阵地“多元化”、组织形式“特色化”、成果运用“实效化”,助推“理响石鼓”创建“持续升温”。

一、聚焦“四会一课”,推进学习阵地“多元化”。在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七进”活动中,石鼓区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四会一课”为载体,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课程与受众“双向奔赴”,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实现理论育民、理论惠民。一是开好屋场恳谈会。以农村屋场为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从“学、看、讲、听、办”五个环节入手,制定“学习清单、活动清单、实事清单”三个清单,开展“屋场恳谈+理论宣讲”“屋场恳谈+素质教育”“屋场恳谈+为民办实事”等活动。二是开好广场故事会。以石鼓广场、西湖公园明翰广场、莲湖广场等场所为主阵地,以“先贤”“先烈”“先进”为故事主体,动员组织文艺团体等各类协会组织,通过渔鼓、说唱、演讲、朗诵、戏剧等形式, 结合“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群众性文化活动,用最鲜活、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石鼓文化故事、红色故事、高质量发展故事。三是开好校园思享会。拓展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小学校园为主阵地,举办思享辩论赛,开设思享大讲堂、小微课,打造一批精品思政小微课,推出“思享大礼包”,每年组织1次思政视频小微课征集活动,评审出的优秀作品在各级媒体平台、学校课堂宣传展示展播。四是开好大众读书会。开展“党的二十大”“我的中国梦”“书香衡阳”等系列主题读书活动,发展一批大众阅读组织,筑实一批大众阅读阵地,开展一批大众阅读活动。规范指导“人民读书会”“社区故事分享会”等大众阅读组织发展,接续2022年青春诗会热度,以诗歌诵读作为主要特色,举办“书香石鼓·阅读悦有味”系列大众阅读活动。五是讲好音乐党史课。充分挖掘并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富矿”,以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阵地,以音乐、歌曲、视频为载体,把思政教育贯穿于音乐党史课之中,全方位呈现本土革命事迹和红色故事,推动红色思政教育“声”入人心,兴起“红色教育学习热”。

二、用好“三个平台”,推进组织形式“特色化”。用好“石鼓干部讲坛”“好声音宣讲”和“学习强国”三个平台,聚焦当前党员干部群众当前关注的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等主题,打造融讲授式、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为一体的现场示范宣讲课程。一是办好“石鼓干部讲坛”。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举办“大讲坛”,邀请省市知深知名理论专家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为石鼓高质量发展助力,组织开展“一把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专题培训,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建立“石鼓干部讲坛”专家库。通过调研摸底,掌握党员干部所想、所需、所盼,建立“石鼓干部讲坛”“大菜单”,实行按需“点菜”。区委常委会会议成员全部安排到联点镇、街道、系统带头宣讲,推动“关键少数”向基层组织延伸,精心组织面对面、零距离的宣讲活动。重点抓好党政正职、新进班子成员、关键岗位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二是创建“好声音宣讲”品牌。创建宣讲+X模式,构建全方位、广角度、多层次、大众化的立体矩阵。“宣讲+政策”引领,传递党的“好声音”。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为龙头,举办宣讲报告会、进行专题辅导。印发学习宣讲方案,成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区委宣讲团和基层宣讲小分队,联点处级领导全部下基层开展面对面、心贴心的政策理论宣讲,深入开展走想找促活动,将“大道理”变为“小故事”,“普通话”变为“石鼓话”,让“屋场恳谈会”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让党的好声音“讲起来”“热起来”“动起来”。“宣讲+文明”实践,让文明志愿者成为宣讲的主角。组建百姓宣讲团、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将话筒交给基层党员干部。同时,深入社区村组、车间地头、公共场所,让理论声声入耳、让政策句句入心。形成文明实践半小时、“小喇叭”“微宣讲”“小板凳”等特色宣讲品牌。“宣讲+融媒”课堂,打造“移动课堂”。石鼓区运用线上+线下平台、“两微一端”等新技术新手段,创新推出“云课堂”“微宣讲”,录制视频在媒体上进行循环推送,放大二次宣讲效果,制作抖音、快闪等视频作品,让宣讲以微视频的方式传播。运用讲坛、网络直播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屋场恳谈会等多种形式载体,贯通线上线下,实现网上宣传和网下宣传、集中宣讲和强国平台的完美融合。三是用好“学习强国”平台。以创建“学习强国”推广使用工作品牌为导向,扎实做好学习常态化、供稿常态化、跟评常态化、使用常态化工作。在全市“学习达人”评选表彰活动中遥遥领先,全区进入前100强的就有17人,进入前10强2人,进入前30强5人,衡阳市有机合成化工厂退休职工、党员王公平71岁,在全市“学习达人”评选中位居第22名,成为全市年龄最大的银发“学习达人”。扎实开展“我的衡阳、我的奋斗”“学习强国”征文活动,“学习强国”供稿工作在全市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两中心一平台”建设新闻报道在《衡阳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石鼓融媒号在全市率先开通并上线,在旭东村召开全市现场推进会。

三、弘扬“三常”学风,推进成果运用“实效化”。持续深化思想认识,扎实做好吸收、消化、转化工作,让“理论石鼓”的品牌立起来、响起来,助推“理响石鼓”“持续升温”。一是抓在经常。落实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办成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的示范班,深度阐释新时代新思想的理论内涵、精髓要义,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强素质、重实绩、讲实效、作表率”活动,通过中心组学习、分层宣讲、研讨交流等方式,引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摆进去,切实学深悟透,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知行合一。三年来初步统计共开展中心组学习研讨25次,始终坚持不调研不决策的原则,先后围绕中心工作、职能职责、“三最”问题,围绕高质量发展、产业项目、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开展专题和综合调研10余次,在省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和刊物推出理论成果150余篇,其中2023年推出理论成果79篇,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镇东署名文章:做有文心、有文气、有文才的基层宣传干部被中宣部《学习与交流》杂志刊发。二是重在平常。认真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坚持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作为各级党组织会议的第一学习内容。强化书记带头,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带头领学督学,对学习主题、内容、过程和效果负责;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党组织将“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作为重要抓手,确定重点发言,建立学习台账,规范记录学习主题、形式、时间等内容,落实学习考勤;强化督导检查,确保“第一议题”学习的认真、严肃和经常性,紧扣学习内容,确保学习取得扎实成效。三是融入日常。回顾“已知”,发现“未知”,激发“欲知”,让理论更彻底。涵养求变之勇,不断强化问题导向,坚决破除条条框框限制、行政思维定势、狭隘地域局限、看摊守业思想,以思想大解放推动观念大更新,以观念大更新推动工作大提升,以工作大提升助推发展大跨越;走好实践之路,做到笃行不怠。围绕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持续擦亮“产业名片”,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构建具有石鼓特色、石鼓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发展为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到促发展上,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群众觉得共同富裕真实可感、幸福生活触手可及。(中共衡阳市石鼓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