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衡阳影视 > 衡阳视听 > 本土新闻 > 正文:

《追寻·百姓身边的现代化》——百姓的电报

2024-07-16 18:46:27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李辉军、欧阳胜梅 周孝芳
分享到:
 

第七集:百姓的电报

主持人《追寻》带你感受百姓身边的现代化。今天我们分享的话题是“百姓的电报”。

主持人:大家知道以前的文件、信件怎么往来的吗?据史料记载,官府军、政文书和信息,基本上都是通过驿卒这样的一些人以骑马或者步行的方式接力传递。而民间书信往来则一般是通过商队或者刚好顺路过去的人捎带,不怎么便利。

主持人:1904年,也就是清朝光绪三十年,清政府开通衡阳——长沙有线电报电路,使用莫尔斯机电报机传递信息,衡阳开始有了电报业务,这是衡阳现代电信的开始。抗战时期,衡阳的电报主要为军政部门服务,业务量曾一度排在全国第二。

主持人:新中国成立后,电报普遍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88年2月9日,衡阳市正式开办专送电报业务,由市邮电局执行。1995年开办鲜花礼仪电报业务。

市民A:电报很贵,一个字要几分钱。外地联系一般都是写信。那时,电报来了,邮递员还会在楼下喊要你签收电报。现在与人联系可方便了,一个微信就解决。连电子邮箱都赖得用。太方便了。

主持人: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报这项业务已经基本消失在公众视野。这个消失,正是现代化“后浪推前浪”的进程。

主持人:百姓的电报故事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下期我们来聊一聊老百用的电话。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