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湘区大立实验小学:以课题研究为笔,绘教育融合新篇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炎报道 近日,一则令人欣喜的消息从大立实验小学传来:该校申报的湖南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探究》,凭借严谨扎实的研究过程与令人瞩目的成果,顺利结题。
自“双减”政策全面推行,如何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关注点。大立实验小学以敏锐的教育洞察力,精准捕捉时代发展需求,2022年果断申报此课题。课题申报成功后,由学校主要负责人龙海英挂帅组建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反复研讨、精心打磨,制定出一套详尽科学的研究方案,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稳步推动课题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深度挖掘劳动教育与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巧妙地将劳动场景融入课堂。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景色和劳作场景的古诗词时,教师组织学生走进学校劳动基地,让他们亲身感受四季更迭中植物的变化,体验播种、浇水、施肥等劳动过程。学生们在劳动中深刻体会到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对诗词的理解不再停留在书本表面,而是有了更加真切、深刻的感悟。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劳动体验为素材进行写作,学生们笔下的文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写作水平也在实践中得到显著提升。
美术教学领域更是别出心裁。教师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外收集树叶、树枝、废弃纸盒等自然材料与废旧物品。课堂上,学生们发挥奇思妙想,用胶水、剪刀等工具将这些材料变成精美的手工艺品。比如,有的学生用彩色卡纸和废弃吸管制作出栩栩如生的花朵;有的学生用废旧纸盒搭建出梦幻的城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欣赏美、创造美,环保意识也悄然生根发芽,劳动技能也在一次次的动手操作中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精心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如关爱孤寡老人、清洁公共区域;走进农田,体验播种、施肥、收割等农事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科知识与劳动实践紧密交织,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
经过两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该课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学科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显著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教师们也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成长。大立实验小学负责人表示,此次结题是新的起点,学校将以课题成果为动力,持续深化教育融合,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