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异宠”非法交易,严守法律生态红线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花鸟市场中“异宠”交易的火热景象:除了传统的猫狗鸟类,毛茸茸的蜜袋鼬、色彩斑斓的玉米蛇、模样奇特的角蛙等“异宠”吸引着人们驻足挑选,交易火爆。
然而,在这繁荣表象之下,却隐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由于这些“异宠”大多属于外来物种,一旦它们因逃逸或弃养进入自然环境,在缺乏天敌制衡的情况下将与本土物种争夺生存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同时,来源不明的“异宠”如未经检验检疫,可能携带各种病菌、寄生虫,有些是否是人畜共患病也暂不明朗。此外,非法“异宠”交易以其隐蔽性和低成本进行不正当竞争,冲击了合法市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宠物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作为商家和消费者,首先应当关注的是这些“异宠”能否繁殖和饲养,交易行为是否会触及法律红线。很多“异宠”例如苏卡达陆龟、球蟒等实际上都是被纳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或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其饲养、繁殖、交易、运输都应严格遵循相应的法律程序,否则行为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为了有效遏制“异宠”非法交易,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监管部门应加强协作,海关、林业、农业等部门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提高对客运、货运中携带或邮寄“异宠”的查验能力。电商平台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对平台上宠物交易信息的“关键词”审核力度,建立专门的举报渠道,发现非法“异宠”交易线索及时采取措施并向相关部门报告。对于广大公众而言,要增强法律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异宠”非法交易的危害,不参与非法交易,并且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违法违规行为。
《北京日报》 刘津宁
联系我们:
投诉邮箱:1033960924@qq.com 传真电话:0734-8888043
来自对方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