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第二十三中学与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交流研讨活动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肖惠中 胡丽衡报道 为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推动“五育融合”落地生根,3月26日上午,衡阳市第二十三中学党委书记范助辉率管理团队一行10人来到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参观学习和校际交流研讨活动。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通过劳动成果展示、实践体验、课程观摩与交流研讨,共探劳动教育新路径,共绘协同育人新图景。
成果展示:匠心独运显身手
活动伊始,来宾们步入劳动教育成果展区。青花瓷作品展区古韵流淌,剪纸艺术造型灵动多姿,蛇年主题创意作业与劳动教育纪实展板相映成趣,生动诠释了“生活即教育”的育人理念。在手工制作坊,学生现场展示蚕丝扇非遗技艺,指尖流转间尽显匠心;美食坊内,芒果西米露清香四溢,手作糕点精巧诱人,大家品尝后纷纷对学生的巧手慧心赞不绝口。
田间课堂:亲子共植润心田
春意盎然的劳动实践基地里,两校领导、师生及家长代表共同参与“悦劳动·融思政·乐实践”春季亲子种植活动。翻土、挖坑、扶苗、培土、浇水……大家合力栽下西红柿、南瓜、香瓜等十余种蔬果幼苗。泥土的芬芳与劳动的欢笑交织,亲子协作的温馨画面,让劳动教育在自然与亲情中悄然生根。
课程观摩:巧手生花传匠心
在劳技室与美术室,两堂特色劳动课程备受瞩目。王敏老师以“巧手创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环保理念融入布艺创作;邬银燕老师的“纸艺花束”课程则融合传统折纸技艺与现代美育,学生现场制作的花束赠予来宾,传递劳动创造美的喜悦。两堂课以“非遗+劳动”为纽带,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创新融合。
深度交流:经验共享启新程
研讨交流会上,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瑾以《非遗赋能劳动教育 文化滋养生命成长》为题,系统介绍了学校“小农人田间课堂”“科学+劳动”“非遗+实践”品牌创建经验和劳动教育后期努力方向。副校长殷媛从课程体系、实践路径、评价机制三方面分享了劳动教育阶段性成果。衡阳市第二十三中学党委书记范助辉高度评价此次活动,并围绕“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与第二实验小学团队展开深入探讨。双方一致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研劳动教育新范式。
未来展望:非遗赋能创品牌
据悉,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将持续深化“小农人田间课堂”与“科学+”劳动教育品牌建设,依托湖湘非遗文化资源,构建“非遗传承—劳动实践—五育融合”育人体系。通过开发中草药种植、古法造纸、漂漆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创造性劳动能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劳动教育”品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传统文化基因。
此次校际交流活动为两校劳动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两所学校将继续携手,让“劳动创造幸福”的种子在更多学生心中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