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清林拓流保安全 移绿固土护碧水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国晖报道 近日,省河湖监测系统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在衡南县清花河谭子山镇木潭村段(东经112.37,北纬23.88)发现一处阻水片林。经现场核查,该片林为自然生长的原生杂木林,部分树龄超20年,茂密的植被导致河道过水断面收窄,汛期存在阻水隐患。谭子山镇党委政府秉持“防汛安全无小事”的责任意识,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由镇河长办主任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实施“机械清理+生态评估”治理策略。
4月1日清晨,1台大型挖掘机进驻现场开展作业。施工团队采取“分段推进、即清即运”的方式,在确保不破坏河岸护坡的前提下,对阻水林木进行精准清理。经过4天连续奋战,累计清除灌木2800平方米,外运枝叶杂物15车次,河道行洪断面拓宽2米。“我们同步邀请县水利局专家现场指导,既保障施工安全,又最大限度减少对河岸生态的扰动。”镇河长办工作人员介绍道。
此次针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工作组创新采用“疏密结合”作业法:将河岸内侧部分林木移栽至外侧缓坡带,既消除阻水风险,又维系了河岸植被覆盖率。施工期间,专班工作组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对清理区域实施土壤固化处理,播撒耐涝草种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治理不能简单‘一刀切’。”谭子山镇河长办主任在验收现场强调,“我们既要算好防汛安全的‘经济账’,也要算好绿水青山的‘生态账’”。整改后该河段行洪能力预计提升30%,而河岸植被覆盖率仍保持在65%以上,真正实现安全与生态双保障。
下一步,谭子山镇将持续落实河长制长效机制,以此次整改为契机,实现巡河及涉河问题整治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性。定时组织日常巡查、联合整治,实现水岸齐抓、治管并举,努力打造“河道畅通、生态健康、清洁美丽、人水和谐”的河道治理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