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土 > 资讯 > 正文:

方富贵丨明月孤舟处——走进苏轼大义世界

2025-04-13 00:34:50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分享到:
 

█方富贵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在这千年问答之中,苏轼的孤舟如一叶翩然而来,载着他的大义与远见,穿越历史的迷雾,触及心灵的最深处。——题记

▲祥和

元丰三年的长江水,裹着“乌台诗案”的霜刃奔涌东去。四十四岁的苏轼独坐舟中,腰间玉带早被削落,手中却紧攥着黄州百姓的田亩册。当汴京显贵们争相在贬谪奏折上落印时,这位“待罪之臣”已在草拟《慈幼纲要》,将枷锁锻造成救世的犁铧。“自笑平生为口忙”的诗人,身处险境,竟用官袍换三十石赈粮,与接生婆共研《育婴十三方》,在赤壁月光下铸就中国首个民间保育体系——大宋最黑暗的谪籍文牒,自此烙上了人道主义的朱砂印。

在黄州城外的东坡荒地,苏轼用竹杖丈量出中国文脉的新坐标。当朝堂仍在争辩“祖宗之法”,这位被褫夺官服的诗人却赤足立于秧田间,把《秧马歌》化作二十三种方言。那些被史官忽略的细节:教渔人结绳计数的墨迹,与农妇讨教茶盐价的手札,在赤壁的月光下凝结成《救荒活民书》——这册后来被二十三位地方官私印传抄的民生方略,字字浸透着这位贬谪诗人的赤忱与大义。元祐年间,汴京太学仍在争论“性理之辨”,而黄州婴堂已用滑轮装置输送米浆,救活垂死婴孩四百余口——这组数字,比赤壁赋更惊心动魄。

▲律动

绍圣元年的岭南瘴雾中,六旬的苏轼依旧坚持着他的大义。在珠江的船头,他为贫苦百姓赎回被卖的儿童,账册上"此心安处"的墨迹未干,又添"赎女九人,耗俸三百贯"的朱批。当朝中新党弹劾他"违制僭越",惠州刺史衙门紧闭的月夜里,二十艘连舫正将"罗浮春"酒坊的盈余化作东新桥的墩石。这位"不合时宜"的逐臣,硬是把荔枝酒账本写成民生建设的奏鸣曲。

元符三年的桄榔林中,中国最南端书院在黎母山晨雾中破土。当琼州别驾的官印早已生锈,戴笠披蓑的老者苏轼正用椰壳制成“笠屐”,他在这个远离尘嚣的地方,依旧怀抱着民众的命运,教黎族少年临摹《易传》,为黎族少年编撰《黎谣集》,第一次让他们听到属于自己民族的诗意与历史。临终前写给友人章惇的信笺中,仍详细记录着如何用苍耳治疗疟疾的验方,这份心血,千年后在抗疫前线化作“三药三方”的基因编码。

▲奔波

钱穆说,苏轼把悲剧活成喜剧,却未曾言明这喜剧的内核是泣血的大义。当同代文人醉心于建构空中楼阁,苏轼的笔墨始终浸染着人间烟火。今人笑谈“日啖荔枝三百颗”,却不知东坡将三百颗荔枝换作三百个黎童的束脩;我们传诵“大江东去”的豪迈,可曾听见珠江连舫下沉时的夯歌?当“躺平”成为时代暗语,儋州书院遗址出土的砚台正映照着中国空间站的舷窗——原来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算法囚笼中守护人性的微光;最高贵的放逐,是在流量沼泽架起文明的浮桥。

看!惠州桥墩的糯米灰浆演变为港珠澳大桥的预应力公式,黄州婴堂的竹制暖箱正化作基因库里的生命密码。当我们在元宇宙构建新赤壁时,云服务器深处传来儋州书院的晨读钟声:SpaceX星舰突破卡门线的瞬间,东坡笠屐的竹纹悄然烙在嫦娥五号的密封圈上。

▲时宜

谪居十六载,苏轼留下水利工程七处、民生方略十二卷、救活婴幼两千余口。若将这份功绩换算成现代GDP,足可抵某些“躺平派”百年的碌碌无为。当你在直播间刷着“苏轼同款”时,可敢如他那般将打赏收益捐作助学基金?当你在键盘敲击“躺平”时,是否听见黄州慈幼院里四百个新生命嘹亮的啼哭?

历史的巨轮正驶向星辰大海,而苏轼笠屐踏过的泥泞小径,已悄然化作数字时代的康庄大道。那些在抗疫前线坚守的“大白”,那些在扶贫路上奔波的背影,哪个不是千年大义的当代显影?诸君且看:惠州东新桥车流如梭,儋州书院5G基站直冲霄汉,黄州婴堂遗址化作基因实验室——原来大义的真谛,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口号,而是将每份俸禄化作救人的绳索,把每滴墨水写成济世的代码。

▲恰静

此刻,北斗卫星正掠过东坡走过的北回归线,量子密钥传递着《赤壁赋》的文明密码。当元宇宙里的后浪们吟诵“明月几时有”,敢问诸君:是选择在虚拟世界“躺”成数据尘埃,还是如东坡般在现实世界“卷”出生命的光轨?这个把苦难熔铸成文明火种的身影,早已在量子卫星轨道投下新航标——大义的时代从未终结,它只是换上了光纤织就的蓑衣,等你来续写数字赤壁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