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142家钟表企业,衡阳荣膺“中国钟表产业基地”称号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唐家华报道 近日,记者获悉,中国钟表协会正式授予衡阳“中国钟表产业基地”称号,标志着衡阳钟表产业正式跻身全国前列。
4月24日,记者走进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看到,一幅充满活力的产业发展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宽敞整洁的街道两旁,红白相间的工业厂房鳞次栉比,颇具规模。路灯带设计成整齐排列的钟表造型,为这座产业园增添了独特的时间韵味,延伸向远方,仿佛在诉说着衡阳钟表产业的奋进之路。
走进其中一家生产企业——湖南盛世威得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类精密设备,从细小零件的打磨加工,到整表的精心组装,每一道工序都严谨细致、有条不紊。而这,不过是衡阳钟表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从衡阳走出去又回归家乡的企业家,唐灵军与钟表行业的缘分始于2003年。彼时,怀揣创业梦想的他南下广州,投身钟表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唐灵军凭借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不懈努力,先后创立广州奥圣钟表有限公司、广州威得钟表有限公司,在行业内崭露头角,被同行誉为“手表行业的一匹黑马”。多年打拼中,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还担任全国钟表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钟表协会常务理事等重要职务,在行业内拥有广泛影响力。
在外漂泊多年,唐灵军始终心系家乡。2014年,家乡衡阳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毅然决定将工厂迁回衡阳县,创立湖南盛世威得科技有限公司。“在外闯荡久了,就想着为家乡做点实事。衡阳劳动力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我相信钟表产业在这里能有大发展。”唐灵军回忆起返乡创业的初衷时说道。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公司所需的表壳、表带、机芯等配件都需从沿海地区采购,不仅运输成本高,还时常因供应问题影响订单交付。“有一回,因为表带供应商出了状况,我连夜开车500多公里去协调,就怕耽误客户订单。”这样的经历让唐灵军深刻意识到,要想真正做大做强衡阳钟表产业,必须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于是,打造钟表产业园的想法在唐灵军心中逐渐成型。2019年6月,他牵头召集湖南籍钟表企业家,四处奔走,耐心向企业介绍衡阳县的投资营商环境、人力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优惠政策。“那段时间,我走访了近300家钟表企业,就是希望能把大家聚在一起,在家乡打造一个钟表产业的‘梦工厂’。”唐灵军说。
在唐灵军的努力推动下,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2021年3月,第一期厂房建设项目开工。但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成为最大难题。“仅厂房建设、装修、附属工程、道路基础建设等就需要资金15亿元左右,除已签约入驻园区100多家企业自筹资金外,缺口达10亿元。”关键时刻,衡阳西渡高新区伸出援手,通过国有平台公司融资替企业代建,企业再以按揭方式、按成本价购入厂房,成功解决资金困境。
2022年10月30日,船山时间谷第一期厂房全部竣工封顶。随后,广州诺时、深圳艾尔时、锦和钟表等142家钟表企业陆续签约入驻,其中湘籍企业占比颇高。目前,110家企业已投产,涵盖电镀、机芯、五金模具、表带、成表组装等各个环节,钟表行业上下游生产链条完整,园区日均生产成表30万只,产品远销迪拜、俄罗斯、印度以及欧美日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唐灵军的引领下,衡阳钟表产业不断创新突破。2023年12月25日,衡阳钟表产业园机械机芯项目试业,向市场正式推出“南岳”机芯,标志着衡阳钟表产业链全链条打通。
除传统机械表和石英表领域,衡阳钟表产业园还积极布局新兴智能穿戴设备产业。明博智能科技看准园区产业和区位优势,于2023年底入驻,不到半年即实现投产,月产量最高可达二三十万只,其智能手表、智能耳机等产品紧跟市场AI技术趋势不断研发创新。
如今,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不仅是产业发展高地,也是工业旅游热门目的地。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可走时手表雕塑、宏伟的钟楼,还有“时光之门”“时空隧道”“钟表博物馆”等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钟表文化魅力。4月21日,400多名香港游客乘坐专列抵达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开启探寻时间奥秘与匠心传承的文化之旅,园区已累计接待游客35.2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200余万元。
谈及未来发展,唐灵军满怀信心:“我们要在技术研发、品牌升级、产品调整、设备改造上持续发力,实现‘世界钟表看中国,中国钟表看衡阳’的目标,力争把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打造成为全球钟表制造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