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衡阳新闻 > 正文:

数字赋能建设智慧农田管理系统 衡阳烟农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2025-04-24 16:56:43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唐雯 程聪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唐雯 记者程聪报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年好景在于“新”。这个春天,在衡州大地上,连片的烟田与稻田交错延伸,北斗导航拖拉机在翻耕后的土地上匀速作业,植保无人机低空掠过农田精准施肥,身着统一工装的“新农人”手持平板电脑监测墒情……一幕幕充满科技感的场景背后,蕴藏着衡阳1880户烟农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近年来,衡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主动融入重农抓粮大局,认真贯彻落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粮烟协同发展,设施农机共享、烟农粮农共育、烟稻产业共济的创新模式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装备“跨界”: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享”

走进常宁市西岭镇平安村烟稻生产示范基地,翠绿的稻田和连片的烟田交相呼应,随着一阵轰鸣声,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烟田的上空来回穿梭。

“这台植保无人机,之前20个人一天都干不完,现在无论是烟田还是稻田,一个人就能完成100亩田地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常宁市宜城烟农合作社的飞手李保云得心应手地边操作无人机边介绍道。“过去烟田和稻田的农机各用各的,自从烟草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选型,组织开展设施农机共用,共同培养农机手、飞手,像无人机、拖拉机等这类通用型农机成为我们烟稻轮作产区生产的重要法宝。”

农机共享共用仅仅只是烟粮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衡阳烟区,育苗大棚冬季育烟苗,春夏季用于水稻育秧,秋季育蔬菜苗,成为了不停产的“四季车间”;密集烤房烤香了烟叶,也烘干了大枣、黄花菜等农产品,成为了不空闲的“聚宝盆”;翻耕、起垄、植保等环节的农机,上半年在烟田里作业,下半年在稻田中驰骋,成为了不停歇的“铁马”。设施农机共享解决了“时间差”的问题,真正实现一棚多育、一房多用、一机多能,为粮烟协同发展提供了“硬核支撑”。

(“田天空”智慧农田管理系统)

在此基础上,衡阳市局(公司)聚焦数字赋能,建设了“田天空”智慧农田管理系统,通过在烟稻轮作田块设置气象盒子、增设病虫害观测点、农田水位仪,推动病虫害预测预报、气象监测信息、灾害性天气防控技术的共享共用。开展烟叶智能化水肥一体化系统、便携式水肥一体机的稻田应用,利用烟田测绘无人机开展烟后稻产情分析,加强烟稻两用机械的引进、研发和推广,持续加大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向大农业的覆盖力度,让越来越多烟农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一人能管万亩田”,向轻松种烟、种粮迈进了一大步。

烟农“破圈”:从“传统把式”到“全能战士”

在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的数字化家庭农场里,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十佳农民,同时也是新烟农的朱霞与几个大学生烟农正在查看“田天空”智慧农田管理系统监测数据。

(朱霞与村民查看讨论“田天空”数字家庭农场监测数据)

“以前种地看天,现在种地看屏、看数据,让从事农业也成为了一种体面的职业。”朱霞笑呵呵地介绍道,“作为新时代的农民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增长见识、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与时代发展同步进步。”

粮烟协同发展,少不了设施共享,更离不开主体共育。市场主体强,产业才能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衡阳市局(公司)坚持内育、外引并举,出台“一揽子”职业烟农培育计划,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联合南华大学举办“职业烟农训练营”,打造“同航”职业化烟农宣讲队,开设新农人课堂,邀请像朱霞这样的“新农人”代表讲授返乡创业、发展烟叶生产的有关事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80、90后种植主体培育工作。

不仅如此,衡阳市局(公司)还在重点烟区开设了“同航夜校”,邀请粮食生产、烟叶种植、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专家,向农户传授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创新经营理念,加快高素质职业化烟农、乡村振兴“新农人”培育,让烟农从“传统把式”向“全能战士”转变。

“以前种烟不懂技术,后来种粮怕市场波动,但我每年都会参加烟草公司举办的培训,现在烟稻轮作、土壤养护、无人机操作样样精通。”衡阳县洪市镇“80后”大学生烟农胡科能自信地说道。

如今,在衡阳,像胡科能这样能干的“多面手”越来越多。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新型职业化烟农998户、占比达到1/2以上,家庭农场75户,80后、90后新生代烟农也提升至20.6%,烟农队伍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后劲更为充足。

产业“融合”:从“固定单一”到“百花齐放”

走进衡南县茶市镇怡海村粮烟协同产业综合体,“多元”融合的画卷铺陈眼前。在这里,2100亩土地一年四季充分利用,烟稻蔬果多元发展,烘烤工场、农机配套等基础设施共用共享。

在烟草、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支持下,2023年,怡海村建起了“同航果园”,火龙果、阳光玫瑰、香瓜等各类特色水果一应俱全,注册了“怡然”品牌,实行“三品一标”生产模式,主打绿色无公害。借助当地“湘村636”卷烟零售门店优势,利用“同航创客”平台,采取“线下门店+线上直播”的方式销售农产品,实现了生产有基地、销售有渠道的全链条发展。

去年,乘着衡阳承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东风,怡海村整合现有资源,推出“烟稻公园+多元产业园”精品旅游线路,呈现出“春看绿田、夏看芙蕖、秋看金色浪、冬看田园雪”的农旅胜景,为周边居民旅游休闲提供了好去处。

“如今,我们怡海村产业门类齐全,稻、烟、果、旅蓬勃发展,去年全村户均增收3.3万元,村民们真正守住了米袋子、稳固了金叶子、充盈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怡海村支部书记罗开衡介绍道。

(同航烟稻数字公园)

目前,像怡海村这样的粮烟协同产业综合体,衡阳烟区已建成4个,在100%推广落实烟稻轮作的基础上,发挥烟后稻绿色、优质、高产等优势,对接本地重点稻米品牌,实施基地化供应1.5万余亩。与此同时,衡阳市局(公司)积极探索“烟草+N”产业融合发展,建成烟稻主题公园5个,扶持帮助多个种烟村依托当地自然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烟叶+文旅+特色农产品”项目,打造休闲娱乐、亲子研学、蔬果采摘、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消费场景,利用烟草零售门店、网络销售平台,实现更多农产品出村进城,进一步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

“推动烟叶产业与烟区农业整体发展提档升级是烟草企业的责任所在,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探索烟粮协同发展新模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衡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刘智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