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耒阳新市镇中心卫生院纪实——衡阳彩超技术“落户”乡镇,精准筛查织密基层健康网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邹勇 罗梓萍报道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刘艳菊作为首批超声诊断支援专家,在新市镇中心卫生院驻扎一年,将心脏、颈动脉、阴道彩超、甲状腺、乳腺等多项超声新技术引入乡镇,让这个年接诊量超3万人次的一级卫生院,首次具备了系统性超声疾病筛查能力,填补乡镇精准影像空白。
“以前镇里B超机看不清,想检查都要去市里,现在连心脏血管都能查!”72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陈大爷指着颈动脉彩超报告感慨。新市镇地处耒阳北部,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占比超60%,影像诊断长期滞后。针对技术短板,专家团队为该院量身定做精准影像四大领域重点突破:
一是心脏彩超,慢病管理的“侦察兵”。为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矽肺患者建立心脏功能动态档案,通过测量心脏房室大小、主动脉及肺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流速等指标,精准评估心肺代偿能力,调整利尿剂、强心药用量,使急性心衰住院病人转诊率下降40%。二是颈动脉彩超,卒中防控的“前哨站”。筛查住院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检出颈动脉斑块占比达74%,其中混合斑高危人群全部启动二级预防,并纳入家庭医生随访体系,脑卒中风险预警提前3-5年。三是阴道彩超,妇科肿瘤的“照妖镜”。面向全镇适龄妇女妇科疾病筛查,明显提高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附件囊肿等疾病的检出率。45岁张女士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增厚,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宫腔镜手术,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接受了进一步治疗,最大限度避免了癌变风险。四是腹部彩超,儿童先天疾病的“解码器”。门诊接诊9岁女孩反复腹痛,彩超发现胆总管上段明显扩张,最宽处内径达4.3cm,考虑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随即转至湖南省儿童医院完成相关的手术治疗,改写患儿命运。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支援行动,并非简单“输血”,而是通过专家手把手带教,将三级医院成熟的超声质控标准复制到乡镇,帮助打造一支“本土专家”队伍,实现自我“造血”功能。目前已培养2名能独立操作腹部多发病、常见病的超声骨干。对筛查出的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当天检查、及时转诊、优先住院”原则,平均救治时间缩短72小时。2024年以来,新市镇中心卫生院超声检查量同比增长70%,疾病早诊率提升30%,真正实现“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从模糊诊断到精准狙击,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用一台设备、一支队伍、一套机制,托起了乡镇百姓“病有所医”的健康梦。当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在省城手术成功,当颈动脉斑块患者在家门口获得干预,这些鲜活的故事不仅印证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远意义,让精准医疗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更诠释着新时代医疗支援的核心价值——让技术带着温度下沉,让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润泽每一寸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