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村里新声起 乐韵飞扬谱华章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高红卫 曹姣雄报道 “四月梅花香未尽,清商雅律动春潮。琴心剑胆谋新局,共绘宫商十二调。” 2025年4月26日,衡阳县梅花村在春风的轻抚下,檐角铜铃与林间鸟鸣相互和鸣。在这充满诗意的氛围中,衡阳县音乐家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大会于古色古香的村部议事厅隆重召开。县文联领导、协会主席团及理事共计30人齐聚于此,他们以音律为笔,共同描绘县域音乐事业的发展蓝图。
上午九时,协会副主席廖文斌以击磬三声为大会拉开序幕。主席胡蓉手持竹简造型的议程册,以如编钟般清越的声音宣读《2025衡阳县音乐家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草案)》:“本年度,协会将立足‘三驾马车’,即组织建设、制度完善、人才培育,以月为单位稳步推进,以季度为阶段逐步提升,以年度为周期全面规划,全力铺就音乐惠民之路。”
在现场表决环节,三十枚刻有楚地云雷纹的铜制表决牌依次举起。全票通过的工作计划中,五大亮点尤为引人注目:
“四季交响”品牌矩阵:春季举办“梅花音乐沙龙”,让音乐在梅花的芬芳中流淌;夏季推出“蒸水河畔民谣季”,在河畔的微风中感受民谣的魅力;秋季开启 “船山故里原创大赛”,挖掘本土原创音乐力量;冬季设立 “乡村音乐跨年夜”,以音乐迎接新年的到来。
“五进工程”文化惠民:积极组织文艺轻骑兵,开展 “音乐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景区、进田园” 公益活动,让音乐走进千家万户,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
“古乐新生”非遗计划:系统地挖掘衡阳渔鼓、皮影戏唱腔、瑶族坐歌堂等传统音乐基因库,让古老的音乐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青苗计划”人才孵化:设立青年音乐人创作基金,举办“30岁以下原创作品扶持行动”,为年轻音乐人提供成长的土壤。
“数字乐坊”云端建设:打造线上音乐共享平台,实现“村村有云上音乐厅”,打破地域限制,让音乐触手可及。
县文联副主席刘欣荣抚掌而谈,身后窗棂透进的阳光洒在《衡州古乐谱》仿制卷轴上。他提出:“我们应以‘三重镜’观照音乐事业,用青铜镜映照千年楚乐血脉,从悠久的历史中汲取养分;用西洋镜吸纳现代艺术精华,与时俱进;用显微镜雕琢本土原创精品,打造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 他特别提及正在修缮的彭玉麟故居,期望协会能将 “雪帅” 的梅花诗魂谱成交响组曲,让历史人物在音符中重焕生机。
理事们纷纷击节献策,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绽放:
非遗传承人王雪梅展示了亲手修复的清末衡阳丝弦琴谱,并建议设立“老带新”传习工坊,让古谱在青年的指尖得以复活。
青年作曲家李哲提出“音乐+科技”方案,他认为可运用AI分析《南岳朝圣歌》的旋律规律,生成新时代祭祀乐变奏曲,为传统音乐注入现代科技的活力。
乡镇文化站代表周帆指向窗外连片稻田,提议在秋收时节举办稻田音乐会,让收割机的轰鸣与民乐笙箫共同奏响丰收的颂歌。
午后斜阳浸染青瓦,与会者移步村口千年古樟下合影。胡蓉主席振衣而立,三十把绘有衡山烟云的油纸伞依次绽开,快门定格下这一美好瞬间,此时远处传来村民排练《梅花村谣》的袅袅余音。
“雅集已罢余韵长,楚乐新声出衡阳。且待金秋稻浪起,万千宫商入诗行。”此番盛会,不仅是对王船山“性日生而日成”音乐美学思想的当代诠释,更是以音律为媒书写“四敢”精神的生动实践。当传统与现代的乐符在梅花村交融,一幅“音画衡阳” 的瑰丽长卷正徐徐展开,衡阳县的音乐事业也将踏上新的征程,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