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土 > 资讯 > 正文:

申伟亮|巷子口牛肉汤粉记

2025-04-29 18:13:52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分享到:
 

文:申伟亮

巷子口,这名字起得好。但凡城市里有些年岁的巷陌,总藏着些叫人惦念的滋味。这"巷子口"三字,便先叫人想起那热气腾腾的市井烟火气来。

我初识这"巷子口牛肉汤粉",是在一个微雨的清晨。店门不大,却收拾得极是洁净。门口一口大锅,汤色清亮如琥珀,咕嘟咕嘟冒着泡,那香气便顺着巷子飘散开去,竟把雨天的阴郁驱散了几分。

这汤的讲究,店家说得明白。用的是"王村牛肉"的新鲜牛骨,南岳山泉水,祖传秘方,文火慢熬十个时辰。不添味精,不加调料,全凭牛骨的本味。我细看那汤,果然清而不浊,面上浮着一层金黄的油星,是骨髓里的精华。舀一勺入口,先是甘甜,继而鲜香在舌尖绽开,竟有几分山泉的清气。喝到第三口,那胶质便在唇齿间缠绵起来,确是老饕们所说的"胶原蛋白爆发"之象。

牛肉切得极薄,在汤里一烫便熟。这"王村牛肉"也非寻常,乃是散养四年的湖南黄牛,得了"四无"认证的。肉色嫣红,纹理如细密的蛛网,入口竟有几分嫩豆腐的滑爽,却又带着牛肉特有的醇厚。最妙的是那肉香,不腥不膻,倒有几分青草的清气,想必是散养的缘故。

粉是渣江米粉,有五百年历史的老手艺。洁白如雪,细若发丝,却韧而不烂。在汤里一浸,便吸足了鲜味,嗦起来簌簌有声。店家说,这粉是用上等粘米浸泡七日,石磨碾浆,木榨成形,连那榨粉的力道都有讲究。我细品那粉,果然米香浓郁,口感既滑且韧,与牛肉汤竟是天作之合。

店里常客多是左近居民。有个穿蓝布衫的老者,每日必来,总是坐在靠窗的位子。他说这汤粉养胃,吃了三十年,连胃病都好了。这话虽有些夸张,但那汤确实温和,不燥不腻,清晨一碗下去,通体舒泰。

有一回,我见店家在熬汤,问其诀窍。那师傅笑道:"哪有什么诀窍,不过是舍得用料,耐得下性子。"原来这汤要守着熬,火大了汤浊,火小了味薄,非得文火慢炖,让牛骨的精华一点点析出。我想,这倒像是做人,急不得,躁不得,功夫到了,滋味自然就出来了。

如今城里吃食花样繁多,什么"分子料理""创意菜式",噱头大过实质。倒是这巷子口的一碗牛肉汤粉,守着老法子,用着好材料,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吃得人心里踏实,胃里暖和。

有时深夜归家,见那巷子口还亮着灯,锅里冒着热气,便觉得这城市终究还是有人情的。一碗热汤粉下肚,什么烦忧都暂且搁下了。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人间至味是清欢"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