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扎得深,老百姓才踏实——记“谢管家”的十二年社区“耕心”路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唐家华报道 清晨六点,衡南县云集花苑小区的包子铺刚飘出热气,谢林达已推开警务室的木门。"谢警官又来巡早啦?"卖菜阿姨挎着竹篮跟他打招呼,早点摊老板隔着雾气递来杯豆浆:"还是老样子,少糖?"这个总被居民"投喂"的社区民警,兜里永远装着本磨破边的笔记本,扉页写着:“根扎得深,老百姓心里才踏实。”
脱下警服上的"衔",挑起百姓家的"担"
谢林达,衡南县公安局云集派出所黄金二社区民警。2013年,46岁的谢林达做了个"傻决定"——辞掉派出所所长职务,申请当社区民警。同事们私下嘀咕:"放着'官'不当,偏要去管家长里短?"他却把警服上的肩章小心摘下,换上磨旧的帆布包:"所长管的是'面',我想守守'根'。"
这根一扎就是12年。黄金二社区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用脚丈量出500多家商铺的烟火气,记住了1.5万居民的面孔。2024年夏夜,睡梦中的手机突然震动:"谢警官,楼上吵得没法睡!"他套上鞋冲进雨里,发现是几个年轻人在出租屋开派对。第二天下班,他又带着降噪耳塞敲开房门:"年轻人玩得开心,也得顾着邻居不是?"如今路过那栋楼,窗口总会飘来句:"谢叔,我们今晚准点熄灯!"
调解本是"千千结",他偏要当"解铃人"
“谢警官,你要帮帮我,我这个年都没过好。”2024年正月初八,银行柜员唐某哭着找到谢林达:"多给客户转了4860元,他不肯还!"当天正是大年初四,他顾不上家里的团圆饭,带着唐某驱车25公里到乡下。敲开农户家门时,主人正围着炭火烤火。谢林达没急着谈钱,先帮着添了把柴:"大过年的,谁不想图个顺溜?这钱要是不当回事,心里搁着个疙瘩,虎年咋过踏实?"三小时后,陈某握着唐某的手直道歉:"谢警官这话,比炭火还暖人。"
最棘手的要数朱某夫妻的离婚纠纷。两人四次报警,甚至在派出所门口对骂。谢林达把调解室搬到社区花园,让两人坐在当年结婚时栽的桂花树下:"你们看这树,开花时香飘整条街,现在落叶了就想砍了?"他白天跑法院查卷宗,晚上去双方父母家拉家常,调解那天从正午讲到月上柳梢,当两人在协议上签字时,朱某突然说:"谢警官,你比我亲戚还懂我。"
老社区的"智慧经",藏在泛黄的笔记本里
云集花苑曾是出了名的"麻烦小区":电线像蜘蛛网挂在楼间,电动车随意停放,飞线充电的火星子让居民提心吊胆。谢林达的笔记本里记着密密麻麻的"改造清单":3月15日,找住建局申请8万元安防经费;4月2日,带三家运营商师傅来理电线;5月7日,和物业划定电动车棚位置……如今走进小区,刷脸门禁代替了生锈的铁门,19个摄像头盯着每个角落,连最挑剔的张大爷都夸:"现在晾在阳台的腊肉,三天都没人偷!"
坚守社区的12年,谢林达荣立三等功2次,荣获省市级嘉奖8次,但他最珍视的却是群众送来的一面面锦旗,上面写着:“助人为乐显真情,人民警察为人民。”
如今58岁的谢林达即将离开工作岗位,他把12年的笔记整理成《社区警务36计》:调解纠纷要"先降温再讲理",巡逻防控得"把路灯暗的巷子多走几遍",连如何跟独居老人打交道都写了满满三页。有人笑他"太较真",他却指着窗外的银杏树:"你看这树,年年落叶年年长,靠的就是土里的根脉。社区工作也一样,得把每条根须都理清楚。"
从意气风发的所长到两鬓斑白的"谢管家",他没破过惊天大案,却把1.2平方公里的社区守成了"平安港湾"。正如他常说的:"警察的勋章不在荣誉证书里,而在老百姓喊你'谢叔'的语气里。"如今,那本写满故事的笔记本静静躺在警务室的桌上,等待着下一个接过接力棒的年轻人,续写属于社区民警的"扎根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