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默契传关爱 桃李芬芳润心田——耒阳四中2305班学子考场演绎新时代尊师礼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曹姣雄报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025年5月14日下午,耒阳二中教育集团耒阳四中高二期中考试的考场内,2305班学生以一场静默的温情接力,为杜甫诗句写下新时代注解。当监考教师曹姣雄接过学生传递的座椅时,这个平凡考场所见证的,不仅是知识的考核,更是一堂生动的品德实践课。
默契始于眸间
英语与物理联考的时钟指向14时30分,监考教师曹姣雄如常巡视考场。因特殊考场设置,讲台前未设监考席,这位执教二十八载的老教师已在考场站立逾一小时。第二组考生资琼偶然抬眼,捕捉到老师扶腰轻捶的细节,目光随即锁定第五排贺凯身旁的闲置座椅。
一场跨越两个考组、涉及七名学生的"静默行动"就此展开。资琼左手轻托下颌作思考状,右手食指在桌角叩出三声轻响,如摩斯密码般精准。第一组考生胡振轩余光瞥见信号,脖颈微侧回应,执笔在试卷边缘画出波浪线,笔尖滑动的轨迹直指邻座黄志娟。
黄志娟心领神会,右手握橡皮擦在草稿纸上缓缓移动,看似修改答案,实则擦出一道指向后方的半圆弧。第三排的谢欣借扶眼镜之机抬首,左手拇指悄然竖起,将信息传递给斜后方的刘志文。刘志文轻折草稿纸一角,折痕形成的三角箭头如指南针般定格方位,刘志超见状以笔帽轻点桌面两下,似钟摆敲响行动倒计时。
最后一棒的蒋宇轩屏息凝神,左手五指张开覆于试卷,指尖依次收拢成拳——这是班级约定的"行动确认"手势。五米外的贺凯余光扫过,右手悄然离开桌面,指尖贴着裤缝轻划三下,如同琴键落下无声的和弦。
细节见证素养
"当时以为只是同学借文具。"据考场监控显示,16时05分贺凯搬动座椅时,周边五排考生无一人抬头观望。这份专注力的背后,是该校推行的"情境育人"理念——通过"三秒静场""零干扰自习"等特色训练,培养学生"心有波澜而面如平湖"的定力。
当座椅轻放讲台,曹姣雄老师眼底泛起涟漪。这位曾获"衡阳市信息化先进个人标兵"的教师坦言:"二十八年来,这是我收到最特别的'教具'。"据事后统计,整个行动耗时187秒,涉及9个非语言信号,全程未影响任何考生答题。
润心自成芳华
这场看似偶然的温暖传递,实为该校"润心工程"的必然成果。近年来,耒阳四中创新构建"微德育"体系:晨读前3分钟"观察日记"培养洞察力,课间"盲盒任务卡"训练协作力,更将考场设为"品德实践场"。正如校长蒋平所言:"教育最美的风景,常在预设之外的自然生长。"
教育专家、耒阳二中教育集团耒阳四中副校长殷许春点评此事时指出:"从发现需求到解决问题,学生展现的观察力、决策力、执行力,正是核心素养的具象表达。这曲'无声尊师协奏曲',谱写了新时代师生关系的动人乐章。"
暮色渐临,考场黑板上"诚信应考"的标语映照着学子离去的身影。而那份流淌在指尖轻叩、笔尖微颤、眸光流转间的温暖,已悄然镌刻成青春最美的印记——这或许便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以心润心,自成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