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风采】肖志强:岐黄心术播撒中非友谊,卓越勋章照亮津巴大地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有这样一位医者,他跨越山海,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在津巴布韦这片土地上书写着中非友谊的动人篇章。他就是衡阳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肖志强,中国(湖南)第21及22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现为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负责人。
自2024年3月踏上援津征程以来,他以“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精神为指引,在异国他乡谱写出一曲中医传承与国际医疗合作的赞歌。
岐黄出海,搭建中非医疗合作新平台
作为中-津中医药中心的一员,肖志强抵达津巴布韦后迅速通过当地执业认证,实现了“当月抵津、当月开诊”的高效衔接,将停诊时间压缩至最短。至今已累计为近万人次提供中医治疗,其中不乏津方政府高层、联合国驻津官员及社会名流。津巴布韦副总统、卫生部长等政要多次点赞中医疗效,盛赞其为“东方神奇医术”。
岐黄出海,搭建中非医疗合作新平台
在临床工作之外,肖志强积极参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本土化传播。他协助建设了非洲首家“中医急救小屋”和“中医陈列室”,打造集诊疗、培训带教、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这里不仅接待了津巴布韦卫生部官员、医学院师生、军方将领等数十批次参观团,更与当地学校联动开设中医文化教学点,开展急救培训和传统功法教学,让中医文化真正走进津巴布韦民众的生活。
巡回义诊,足迹遍布津巴万水千山
为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广泛人群,肖志强所在的援津医疗队积极响应使馆“一月一省”义诊计划,已累计参与19次全津巡回义诊,行程覆盖津巴布韦全部省份。最远的一次义诊历时5天,往返车程达30小时,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为当地民众提供服务。
巡回义诊,足迹遍布津巴万水千山
在义诊现场,他不仅善用各种治疗方法,还通过带教传统功法、赠送中医养生茶等方式,让中医“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据统计,他参与的义诊累计接诊超6000人次,中医诊区成为最受欢迎的“明星摊位”,收获当地民众的无数赞誉。对于在津华人华侨,肖志强更是坚守“24小时在岗”承诺,随时为同胞解决急难病症。他的手机成为侨胞们的“健康热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外交官”的责任与担当。
授人以渔,培育中医国际化人才梯队
肖志强深知,医疗援助不仅是“输血”,更要“造血”。在津期间,他所在的援津巴布韦医疗队累计开展中医培训百余次,带教当地医务人员700余人次,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操,毫无保留地传授中医技艺,学员们纷纷表示:“中国医生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医学思维。”
授人以渔,培育中医国际化人才梯队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中医学术研究与国际合作项目,协助“光明行”团队开展工作,推动中津在眼科、慢性病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在津巴布韦第64届、65届国际贸易博览会上,援津医疗队设立的中医展台吸引了全球目光,向世界展示了中医的独特魅力。
载誉未归,见证中非友谊薪火相传
援津巴布韦医疗队的辛勤付出赢得了中津双方的高度认可,作为其中一员,肖志强也荣获了津巴布韦政府授予的“卓越勋章”,以表彰他在医疗援助和文化交流中的突出贡献;中国驻津使馆专门发来表扬信,称赞他“为深化中津医疗卫生合作和巩固传统友谊作出积极贡献”。
载誉未归,见证中非友谊薪火相传
肖志强说:“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很荣幸能成为这把钥匙的传递者。”
从三湘大地到津巴高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如今,作为中国(湖南)第22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留任队员,他仍坚守在援外一线,继续书写着中医出海的新篇章。他的故事,是中国援外医疗事业的生动缩影,也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鲜活实践。
未来,衡阳市中医医院将选派更多优秀医者投身国际医疗合作,让中医智慧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来源:新湖南
通讯员: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