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有“尺” 行为有“度”⑥ 手鼓敲响《条例歌》 顺口溜唱出新风尚
编者按:《衡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自2022年3月1日实施以来,在引导和规范市民文明行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衡阳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法治保障。
在实施三年后,《条例》迎来首次系统性修订,内容进一步完善,更具时代性和可操作性,明确文明行为规范,强化对不文明行为的约束。《条例》对衡阳市建设城市文明有什么积极影响?衡阳新闻网推出《文明有“尺” 行为有“度”》系列报道,听一听市民声音,看一看城市文明蝶变。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左林生报道 “衡阳群众当模范,文明条例共弘扬。小事做起聚大爱,文化名城永留芳。”近日,在衡阳市雁峰广场,一阵铿锵的手鼓声伴着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这是衡阳新闻网组织的网友志愿者正在用新颖的方式宣传新修订的《衡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以往枯燥的政策条文,如今变成了充满节奏感的“文明之歌”。二十余名志愿者身着红色马甲,一边敲着手鼓,一边朗诵自编的《衡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歌谣》。欢快的鼓点像跳动的音符,把“垃圾要分类”“排队守秩序”“楼道不堆物”这些文明规范唱进了市民心里。带着孙子散步的李奶奶听得直拍手:“这个法子好!我孙子听两遍就会背了,比我们老人家唠叨管用多了。”
在演武坪社区,志愿者们还玩起了“快闪”。突然响起的鼓声让买菜归来的居民们纷纷围拢过来,有人掏出手机拍摄,有人跟着节奏轻轻摇摆。当唱到“文明养犬要记牢”时,牵着泰迪犬的年轻姑娘小陈不好意思地笑了:“昨天我家狗狗在电梯里尿尿没及时清理,以后一定注意!”
为了让更多市民参与,活动还设置了互动环节。“谁知道公共场所不能做什么?”志愿者话音刚落,围观群众就抢着回答:“不能抽烟!”“不能大声喧哗!”答对的市民获得了爱心企业赞助的小礼品。在太阳广场宣传点,外卖小哥王师傅特意停下车学了一段顺口溜:“这个好记,我们送餐时经常看到乱停车的,以后我也能用顺口溜劝劝。”
“政策宣传不能总是板着脸。”活动负责人、衡阳新闻网站网上群众工作部主任、全国最美志愿者欧阳胜梅介绍,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他把新修订的《条例》再次编写成《条例歌》,并制作成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广为传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由衡阳新闻网网友组成的网络志愿者,把所有地方法规都编写成顺口溜、快板书、短视频、儿童剧。用文艺方式宣传地方法规,已经成为衡阳新闻网的一大特色。如今在衡阳,这样的文明宣传已成新风尚。随着手鼓声传遍大街小巷,文明理念正以最生动的方式融入衡阳人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