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水旅融合”文章 助推衡阳水利高质量发展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郑力玮报道 南岳衡山脚下,九观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碧波潋滟。昔日保障饮水灌溉的水利工程,如今化身生态画廊。画舫悠然,游人亲水乐享;步道蜿蜒,山水人文交织。衡山九观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正做活“水文章”,绘就水利与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图景。
▲衡山九观湖水利风景区美丽如画
近年来,衡阳市水利部门持续推动全市水利风景区提质升级,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做活“水文章”,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文旅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激活水经济价值,助力水利风景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传承千年文脉,激活水文化新动能
水,是衡阳的血脉。衡阳石鼓书院千年文脉绵延,船山先生思想之河浸润后世,蔡伦造纸术更以水为媒推动人类文明进程。这些深厚文化底蕴,成为今日衡阳市水利风景区提质升级取之不竭的源泉。
衡阳市水利局注重水文化根脉传承,在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中,锚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目标,突出“水脉”与“文脉”同频共振。衡阳市河湖与水资源中心承接全市水利风景区管理职能后,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水文化挖掘、保护与传承有专人、有专责、有实招;建立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估机制,督促各景区将水文化元素深度融入景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日常运维管理、营销全链条。如今,衡阳市4个国家级、2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发展日新月异,成为水文化活态传承的闪亮地标。
“据初步统计,2024年全市水利风景区接待游客118.5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1838万元,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户增收3630万元,促进文旅消费超8000万元,水利风景区发展来势好、潜力大、后劲足。”衡阳市河湖与水资源中心主任肖静介绍。
推动绿色发展,激活文旅消费新场景
衡阳市水利局以生态为基、惠民为本,大力推动水利风景区提质升级,着力打造多元化文旅消费新场景,持续扩大水利风景区文旅产业乘数效应,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带动县域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衡阳市多地水利风景区探索创新发展路径。衡山县九观湖景区依托生态资源,举办全国性山地自行车赛事,促进了体育旅游融合;耒阳市蔡伦竹海景区结合自然与人文特色,推出竹筏漂流、古法造纸体验及文化讲座等活动,丰富游客体验;衡东县洣水景区注重历史遗迹与古村落保护修缮,成为研学活动目的地;耒阳市关王湖景区利用其康养资源,服务都市人群休闲需求。衡阳县万源湖、织女湖景区凭借自然与人文资源,发展休闲度假业态。
▲烟雨中的耒阳市蔡伦竹海水利风景区
▲洣水水利风景区杨林镇老街段油菜花开
“随着衡阳市一批水利风景区文旅消费场景的推出,不断拓展消费维度,有力推进了生态美、人文美与经济价值的统一,为水利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衡阳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周高生说。
融合赋能发展,共筑文旅经济高质量新格局
衡阳市水利风景区文旅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是水文化和旅游融合命题的最佳实践答卷。水文化不再尘封于典籍,而是通过蔡伦竹海的体验工坊、洣水河畔的红色文化讲坛、九观湖的动感赛场等载体,变得可触、可感、可参与,真正“火”了起来。水利工程也不仅是防洪灌溉的设施,其形成的壮丽风景通过科学规划和文旅赋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吸引力,成为亮丽的风景名片和旅游目的地。
“这种水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经济效应显著:既拉动了地方旅游经济,带旺了周边乡村的餐饮、住宿与特色农产品销售,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又优化了区域生态环境,提升了人居品质,增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同时普及了水情教育,弘扬了优秀水文化,凝聚了全社会爱水、护水的共识;更盘活了存量绿色资源价值,促进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衡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志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