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资讯 > 正文:

师德第一课|衡山县实验小学:AI时代如何修炼“教育美好力”

2025-08-29 14:34:25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綦聪 赵福中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綦聪 记者赵福中报道 “未来是属于‘好人’的时代!”8月28日,衡山县实验小学暑期培训现场,衡阳师范学院张云峰教授以一场题为“育见美好——AI背景下教师‘教育美好力’修炼”的讲座,从“教育本质”“AI挑战”“自我成长”三大维度,解锁教师“教育美好力 的修炼密码,为百余位教师带来一场兼具温度与深度的思想盛宴。

张老师以自身经历与鲜活故事串联内容:提及放弃仕途、坚守教育30年的选择,分享学生康俊宇称他“像太乙真人”的趣事,还说起在抖音为新生手写125幅书法作品的暖心事,每个故事都自带画面感。更巧妙的是,他发起“闭眼朗诵《咏鹅》”的互动,引导教师沉浸式感受诗句中的生命气象,当有教师分享“读出了鹅的朝气与自由”时,他顺势点拨“教育该塑鲜活生命,而非标准答案”,让抽象理念变得可触可感。​

讲座中,张老师的金句直击教育痛点,引发全场共鸣。“学习不是为了改变命运,而是为了完善生命”,一句话批判了“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功利教育观,直言这种将教育变成“残酷战场”的做法是对生命的辜负;谈及AI挑战,他精准指出“AI能教标准读音,却教不会孩子‘这只鹅为何要向天歌’的共情与思考”,点出教师 “感性素养”与“人文关怀”的不可替代性;讲到教师成长,他强调“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整”,提醒大家“先做‘有血有肉的人’,再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围绕“教育美好力”,张老师从三大维度给出清晰路径:回归教育本质,以 孩子都在‘莲花之上’”强调可塑性,主张通过美感教育、幸福感培育、意义感建构,实现从“塑造分数”到“塑造生命”的转变;应对AI 挑战,建议教师聚焦“三感三力”(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交响力、共情力、创新力),做“不可替代的人师”而非“标准化教书匠”;修炼自我成长,分享“建立幸福文件夹记录每日3件乐事”“培养全情投入的福流体验”等实用方法,建议对照“六大美德、24种积极人格特质”找到自身优势。​

“当老师要做‘太阳’,不是‘蜡烛’!”讲座尾声,张老师以泰戈尔诗句“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收尾,呼吁教师“先照亮自己,再温暖学生”。这场讲座像既是“充电”,更是“暖心”,不仅为教师们注入了“教育美好力”的修炼动力,更让大家坚信:无论AI如何发展,“用爱与智慧点亮生命”的教师,永远是教育最珍贵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