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丨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入学教育点亮学生成长路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陈瑾 吴晓宏 刘俊廷 记者赵福中报道 9月1日,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全体学生迎来了特殊的 “开学第一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学校以“安全、爱国、习惯、心理、劳动”为关键词,精心设计五节入学教育课,用生动的形式、温暖的互动,为孩子们搭建起成长的桥梁。
安全第一课:把守护刻进童心
“小朋友们,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呀?”第一节安全教育课上,一(4)班的班主任正引导学生观看屏幕上可爱的动画小人演示着“红灯停、绿灯行”的场景。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不能在马路上追跑打闹!”班主任顺势拿出安全小手册,从交通安全、校园防磕碰,到陌生人防范,用小故事、提问互动的方式,把 “安全”二字悄悄种进孩子们心里。
教室里的黑板布置也格外用心:左侧“开学第一课”五个大字鲜艳醒目,右侧“安全教牢记心中”的主题旁画着小小的盾牌图案,右下角中队的落款整齐有力。配班老师在一旁轻声引导,时不时用手机记录下孩子们认真听讲的模样,随后上传到班级群——家长们隔着屏幕,也能看到孩子专注的神情,纷纷留言“学校考虑得太周到了”。
山河不会忘记:让爱国扎根心底
“英雄们好勇敢!”第二节网络大课堂《山河不会忘记》播放时,三(3)班的李沐妍悄悄红了眼眶。屏幕里,革命先辈保家卫国的画面缓缓展开,班主任在关键处轻声讲解,帮孩子们理解“祖国”的意义。播放结束后,孩子们围坐成圈分享感受,有的说“要像英雄一样厉害”,有的说“我爱中国”,稚嫩的话语里满是真诚。
这堂爱国课的背后是学校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爱国不再是口号,而是能触动孩子心灵的种子。
习惯养成课:为成长立规矩
“上课要举手发言,书包要自己整理哦!”第三节日常行为规范课上,副班老师带着孩子们做“情景小游戏”:模拟上课举手、排队领书、整理文具,还教大家唱“习惯拍手歌”。一(1)班的王梓涵学得格外认真,他试着把铅笔放进笔袋,再把课本按大小叠好,抬头时眼里满是成就感。
大队部准备的PPT里,卡通形象“小规范之星”step by step演示着日常行为,副班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给做得好的孩子贴“小红花”。“这节课不是说教,而是让孩子在玩中懂规矩。”负责这堂课新闻稿的陶贞玉老师说,看着孩子们努力模仿的样子,就知道“好习惯”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
心理滋养课:播下快乐的种子
“大家把自己的小愿望画在纸上吧!”第四节心理健康课上,班主任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彩纸。二(5)班的张诺琪画了一朵向日葵,旁边写着“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有的孩子画了书包,希望“每天都开心上学”。班主任把这些“愿望画”贴在教室后墙,笑着说:“以后我们一起实现这些小愿望!”
“认识新朋友”“遇到困难找老师。”班主任用温柔的语气引导孩子们说出心里的想法,帮他们缓解入学焦虑。政教主任李雪琼老师说:“这堂课没有复杂的道理,只希望孩子知道,在学校,你永远有人可以倾诉。”
劳动实践课:在协作中懂责任
“我们行动起来吧!”第五节课的校园大扫除时间,孩子们瞬间变身 “劳动小能手”。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擦黑板,有的摆桌椅,有的扫楼梯,虽然动作略显笨拙,但每个人都很认真。班主任和副班老师在一旁示范,和大家让桌椅更整齐,让校园更干净。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教室,孩子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却笑得格外灿烂。劳动不是任务,而是让孩子明白,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家,每个人都要为它出力。
夕阳西下时,一天的入学教育落下帷幕。这场没有课本的“开学第一课”,没有生硬的灌输,只有用心的引导:从安全到爱国,从习惯到心理,从劳动到责任,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用五堂“心”课,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点亮了第一盏灯。正如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瑾所说:“入学教育不是终点,而是孩子爱上校园、学会成长的起点。我们愿用耐心与爱心,陪伴他们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