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免费午餐”衡阳县岣嵝乡千名师生直呼“好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陈曙霞 祝幸运 洪晓燕 记者唐家华报道 9月4日晌午,衡阳县岣嵝乡神皇小学飘出阵阵饭菜香。五年级的何双、何倩、何雅琴与三年级的弟弟何其林,端着碗,找了个位置坐下。今天的菜是辣椒炒肉、素炒白菜,还有一份三鲜汤,冒着热气,桌上摆着四个红彤彤的苹果。“好吃!”这四姐弟,异口同声,吃得津津有味。
这是岣嵝乡免费午餐项目的日常一幕。自今年9月1日起,这个位于衡阳县山区的乡镇实现了全乡8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免费午餐全覆盖,千余名师生每天都能享用一顿热气腾腾的午餐。据测算,这一项目的推行,预计每年能为全乡学生家长节省餐费支出约150万元。
“两个孩子都在学校吃免费午餐,都长胖了,力气也大了。”50多岁的凤山村村民汪成英笑着说。她的两个孙子在岣嵝乡中心小学读书,免费午餐项目让这个普通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以前每天都要为孩子准备午餐发愁,现在既省心又省钱,孩子们还吃得更营养健康。”
据悉,免费午餐基金公募计划起源于2011年4月2日,由邓飞联合500名记者、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目的是帮助孩子们免于课间饥饿,享有热腾腾的免费午餐。
岣嵝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积极与免费午餐基金等公益组织对接,争取项目落地。2016年,项目率先在岣嵝乡妙溪小学试点;2020年9月,扩大到岣嵝乡中心小学;今年秋季学期,终于惠及全乡所有学校。九年来,这颗爱的种子在岣嵝乡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庇佑千余师生的大树。
每餐6元的菜金标准,逢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还增加1元,用于包粽子、买月饼——这些全由基金补贴。学校和家长则负责人工与水电气等开销,坚持不吃预制菜、不买半成品,全部选用本地生产的新鲜食材,每天的开餐情况还定时公开。一荤一素一汤一水果,是每餐的标准配置。
“我们都是当天采购当天烹饪,保证孩子们吃得新鲜、吃得健康。”岣嵝乡神皇小学总务主任杨青英介绍,菜单还有专业营养师指导,确保营养均衡。
对于许多山区学生来说,这顿午餐的意义远超一顿饭。“在学校吃得比家里还好,时不时能吃到大鸡腿。”有学生悄悄告诉记者。岣嵝乡地处山区,不少学生家庭条件一般,免费午餐不仅改善了孩子们的营养状况,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变化悄然发生。岣嵝乡联合学校党总支书记王杰君介绍说:“项目实施以来,我们明显看到学生们体质更好了,个个都很结实,精神头更足,学习效率更高。更让人欣慰的是,孩子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粮食,‘每一粒饭都要吃得干干净净’已经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
爱心也在传递。每逢99公益日,学生家长中有90%都会积极参与公益捐赠,“你1元,我2块”,将这份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从一个学校、一顿免费的午餐开始,爱的涟漪正在衡阳县不断扩大。采访快结束时,免费午餐基金衡阳地区联系人说:“正在与衡阳县多所学校衔接,争取让更多的孩子吃上‘免费午餐’。”
截至2025年6月底,免费午餐基金共计募捐金额126388.63万元,累计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879所学校开餐,共计帮助超过45万人吃上热气腾腾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