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 正文:

衡阳疾控提醒:洪涝灾害,防病知识要谨记!

2024-07-04 10:16:23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周亚丽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周亚丽报道 洪涝灾害指大雨、暴雨引起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及各种设施等现象。

我国的洪水大多发生在6-9月,洪涝水灾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多发生在我国七大江河及其支流的中下游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诱发山崩、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属于重大、频发、面广的自然灾害。

近日,我市周边省份及城市出现了大范围的降雨天气,持续的降雨导致多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衡阳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好各项抵御洪涝灾害的准备工作。衡阳疾控专家提醒,大家不仅要积极应对洪灾的原生灾害,更要预防洪灾后出现传染病。那么,洪灾后会出现哪些常见传染病?洪灾后预防疾病的措施又有哪些呢?

洪灾后会出现哪些常见传染病?

灾害发生后,由于环境、饮水、饮食等卫生状况恶化、环境污染、病媒生物(蚊、蝇、鼠)密度发生改变、人群接触机会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感染性腹泻病、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因灾民安置点人群密度过大,民众过于紧张、劳累,机体免疫力下降,也会在人群中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的流行。

除此之外,皮肤病如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手足癣等。洪灾时期,人们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加之此时气候温暖湿润,细菌滋生,蚊虫肆虐,且卫生条件差,导致皮肤瘙痒、红疹、水疱、局部感染和溃疡等事例多发。

洪灾后预防疾病的措施

一、预防肠道传染病

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好饮水卫生、饮食卫生、粪便卫生和消灭苍蝇)。

一管:管好饮用水卫生

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

发生洪涝灾害后,政府和防汛部门都会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安全饮用水供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只饮用瓶装水和桶装水。洪水中含有大量的泥土、腐败动植物碎屑、细菌或寄生虫,即使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河水、山涧水、井水、泉水或湖水,也有可能已被动物粪便、有机或有毒化学物质等污染,直接饮用容易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在因缺水危及生命不得不饮用的情况下,也必须经消毒、煮沸后方可饮用。

二管:管好食品卫生

卫生、食品等监督部门要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各饮食摊点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严禁出售不卫生的食品。对于受潮、霉变、污染的食品和淹死、死因不明的禽畜类,市民切忌食用;各类瓜果一定要洗干净去皮再吃;不要生吃虾、蟹等水产品。

以下这些食物吃不得:

1、被污染的食品,任何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假如罐头、铝箔包装等食品出现破损、锈蚀、胀罐的现象)不要吃;

2、死因不明、来源不明的鸡、鸭、猪、牛等畜禽动物肉品、因为洪灾导致死亡的水产品不要吃;

3、冰箱断电后,冷藏食品超过4个小时也不建议吃;

4、发霉的食物、没洗干净的瓜果、野生蘑菇都不要吃。

三管:管好粪便卫生

狂风暴雨使得垃圾、粪便、动物尸体等到处都是,严重污染周边环境。洪水过后,市民要积极清理周边环境,做到水退到那里,环境清理到那里,消毒杀虫工作做到那里,“三管”工作落实到那里。垃圾、粪便、动物尸体等集中后要用高温堆肥法处理。对所淹房屋设备等要清除污泥,室内地面、墙壁、家具等也要洗擦和消毒。

一灭:消灭“四害”

苍蝇、蟑螂、蚊子、老鼠这“四害”是传播各种传染病的媒介,苍蝇易传播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甲肝、戊肝等病毒,老鼠易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钩端螺旋体和鼠疫杆菌等,蚊子易传播乙脑、疟疾、登革热、丝虫病、黄热病等。洪涝灾害中,人与蚊、蝇、鼠等的接触机会增多,应加强杀灭工作。室内可用苍蝇拍灭蝇,食物应用防蝇罩遮盖;老鼠可使用粘杀、捕杀等方法消灭;防蚊可使用驱蚊剂、蚊帐等,外出穿长袖衣裤。市民要认真对待,万万不可马虎。对苍蝇、蟑螂密集地要喷洒杀虫药,同时做好防蚊、灭蚊和灭鼠工作,防止“四害”传染各种疾病。

二、预防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1、加强灭鼠、防鼠或灭蚊、防蚊;

2、提倡家禽和家畜圈养;

3、不接触相关疫水,不得不接触时要加强个人防护;

4、严禁私自捕猎旱獭等动物;发现自毙旱獭和死鼠时及时进行报告;

5、避免接触水禽、候鸟等。如确实需接触时应戴口罩、穿工作服、戴手套,接触禽类粪便等污染物后要洗手,并保持工作环境中空气流通。

6、出现发热等相关临床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7、条件许可时,要接种相关疫苗。做好防鼠灭鼠、防蚊灭蚊的工作;家养动物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对猪圈、马厩附近的蚊虫滋生地要定期进行药物处理;钩体病和血吸虫病的疫区做好灭螺的工作。

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尽量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3、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4、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5、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6、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7、有呼吸道病例的家庭,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中去,注意室内通风、勤洗手、勤晒被;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并注意休息和营养。要出门的话,注意采取措施,如:戴口罩、不与他人密切接触,避免传染他人。

四、预防皮肤病

1、保持皮肤干爽:避免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污水中,尽量减少手足在水中浸泡的时间,保持手足部位清洁干燥。外出时穿防水长筒靴,减少皮肤与水的接触。

2、及时清洁:洪涝灾害后,灾区卫生条件较差,应尽量做好皮肤清洁工作。接触脏污的洪水后,皮肤因无法及时清洗,便易诱发毛囊炎。抗洪救灾期间,尽量做好皮肤清洁工作,可预防患病。

3、防蚊虫措施:安装纱窗、使用蚊帐,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外出时喷洒驱蚊剂。进入灌木从、草地等蚊虫较多区域建议穿长衣长袖,扎紧袖口裤管等,以减少蚊虫叮咬。

4、避免接触过敏源:避免化纤及毛织品刺激,避免接触肥皂、洗洁精、洗衣粉等洗涤剂。不要食用辛辣食物、易致敏食物及饮酒。不要用热水烫洗皮肤,尽量减少搔抓患处,减少日光暴晒。

5、治疗已患皮肤病:如果已经患有皮肤病,如湿疹、皮炎等,应采用口服抗组胺药,外用激素类或者中药止痒药膏。有渗出时使用3%硼酸溶液湿敷,若合并细菌感染,需要积极应用外用甚至口服抗生素药物。

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要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饮食起居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随时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一旦出现如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