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名医风采 > 正文:

心电毫厘间,守护生命线——记“衡阳模范医务工作者”、南华附一医院功能科主任医师李婷

2025-08-20 16:34:59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朱嘉林 程聪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朱嘉林 记者程聪报道 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功能科,主任医师李婷一手握着冰冷的探头,精准捕捉心脏的细微律动;一手轻抚患者肩头,传递着令人安心的暖流。从衡阳诊室的轻声细语,到新疆戈壁的义诊风尘,再到深钻科研对海量数据凝神静气的“生命解码”,这位心电学专家,以医者仁心与党员担当,在千万条心电波形间守护每一次心跳的平稳,也在3000多公里的跨越中点亮技术传递与民族团结的灯火。近日,她获得2025年衡阳市“模范医务工作者”称号。

李婷为患者做检查

诊室里的“定心丸”:技术有精度,关怀有温度

“阿姨,放轻松,等下探头经过喉咙会有点感觉,您听我口令,‘咽——’对,就这样!好,再咽一次……真棒!”检查室内,李婷微微俯身,声音轻柔如哄孩童。

阳光透过百叶窗,映照着她专注的侧脸。此刻的她,更像一位贴心的家人。目光紧锁屏幕上跳跃的影像,口中清晰而温和地引导患者。仪器“滴答”声音间,患者原本紧握的拳头,在她持续的柔声安抚与肩头那令人安心的轻拍下,悄然松开了。

“好了阿姨,非常顺利!您配合得太好了!”检查结束,李婷利落地收起探头,笑容温暖绽放。这间诊室,因她的存在驱散了医疗的冰冷。这份融于骨血的耐心与体贴,是她安抚焦虑的“秘密武器”,而精湛的医疗技术是她赢得患者信任的坚实底气。每一次轻柔触碰,每一句温和指引,都是注入病痛心灵的“定心丸”。

2007年,李婷自南华大学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学毕业,便扎根南华附一医院,如今已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她眼中,功能科医生不仅是严谨精准的“检测者”“读片人”,更是患者就医旅程中传递温暖的重要驿站。她深知,面对未知检查和结果,焦虑常萦绕患者心头。为此,她将复杂的心电项目制成图文并茂的宣教手册,用耐心讲解赋予技术温度。

功能科的战场在幕后,但诊断报告上的每一行结论,都牵动着临床医生的诊疗思路。李婷的身影,常年隐没于仪器幽光与影像图谱交织的幕后。虽无急诊抢救的惊心动魄,亦无手术台边的如履薄冰,但这双阅片无数、洞悉毫厘的眼睛,常在看似寻常的灰阶影像里和起伏的图形中,为惊涛骇浪的临床战场锚定航向。

援疆期间,李婷指导当地医疗团队开展新技术

戈壁滩上的“点灯人”:湘女天山情,技术薪火传

2023年5月,李婷的生活轨迹画出一道长达3000多公里的弧线。她蹲下身,紧紧拥抱了两个年幼的孩子,强忍泪水,将一张写着“妈妈去新疆帮助更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的纸条塞进女儿的书包。转身,她拖着行李箱,奔赴吐鲁番市鄯善县,挑起了县人民医院功能科主任的重担。

面对技术的空白与陌生的环境,李婷像一粒顽强的种子扎下了根。诊室里,她手把手教当地医生操作崭新的仪器;夜深人静时,她的办公室灯光常亮,深夜伏案整理课件,为第二天的业务学习做准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当地她带了两个骨干徒弟。深夜的电话常骤然响起,“李主任,这份图该怎么诊断……”话筒里传来维吾尔族医生古丽扎的声音。李婷立刻清醒,对着电话打开微信详细讲解。为了跨越语言鸿沟,她主动学习维语。古丽扎普通话不好,李婷就用更慢的语速、更清晰的发音,一遍遍解释,还专门为她“开小灶”传授技术。

“走,带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李婷带着古丽扎走出鄯善,走进湖南的医院交流学习。当古丽扎捧着鄯善县人民医院病例大赛获奖证书,激动地用不太标准的汉语喊出“谢谢老师”时,李婷感动不已。如今,古丽扎已成长为当地心电专业的质控专家,李婷带出的两名徒弟都成了科室骨干,“师道薪火,代代相传!”

她的足迹不止于医院,依托“毛医生”援疆医疗品牌和鄯善县医共体平台,李婷的身影活跃在鄯善县的乡镇社区。顶着烈日风沙,她带着简易设备深入基层。尘土飞扬的义诊现场,她耐心地为维吾尔族老大爷做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边操作边用刚学的维语单词夹杂手势解释:“亚克西(好)!”

一年七个月,30多次下乡义诊,500多人次的免费脑血管筛查,8000多份心电图的精准判读。她不仅送医送药,更在每一次健康科普中,巧妙传递党的关怀政策,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服务,真切感受“看病润心”的温暖。更令人动容的是,她默默助养了一名当地11岁的困难学生,用爱心在衡阳与鄯善之间架起了民族交融、教育帮扶的桥梁。人们都说,这位湖南来的“李医生”,带来了技术,更带来了党的温暖和亲人般的关怀。

生命律动的“解码人”:幕后战场上的火眼金睛

援疆归来,李婷的“主战场”回到了南华附一医院那看似平静的办公桌前——两台电脑屏幕,一张座椅。然而这里,却无声地连接着无数生命的律动。右边屏幕滚动着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心电报告,她细致地审查;左边屏幕接收着签约基层医院上传的心电图,她及时发送报告。高峰期,密密麻麻的波形图能堆满屏幕,李婷一天的审阅量超过500份。

“滴、滴、滴……”规律的窦性心律是常态,但李婷的双眼时刻警惕着任何一丝异常的波动。“这张,ST段明显抬高,怀疑急性心梗,立刻通知急诊!”她迅速标记,抓起电话,语速快而清晰。旁边的年轻医生可能还一脸茫然,她已精准指出那微妙抬高的0.1毫伏曲线。这份“一眼识病”的硬功夫,是长年累月在千万条波纹中淬炼出的火眼金睛,往往就是抢回生命的“黄金时间”。

她是医院“心电一张网”的守护者。早在2014年,南华附一就率先建立了遥测动态心电实时监护中心。轻巧的心脏监护仪佩戴在患者身上,数据如同生命线,源源不断传回中心。李婷和同事们就是这条生命线上的“守夜人”,在红蓝交织的波纹海洋中,精准捕捉危险的信号。近年来,正是这份不懈的坚守与努力,让心梗或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在预警的及时干预下得以成功抢救。

不仅如此,作为国家卒中筛查基地——南华附一的颅颈血管彩超筛查组重要一员,她肩扛设备,脚步匆匆地走进社区。她耐心地为居民测量血压,细致地进行卒中筛查,用实际行动将健康的理念与知识的种子播撒在最基层,让爱与关怀在社区中生根发芽。

这份守护,在关键时刻更显担当。2020年疫情初袭,李婷第一时间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我上!”门诊入口严格核验健康码、测量体温;诊室里提着沉重的消毒桶仔细喷洒;标本收集点一丝不苟核对核酸信息……在弥漫消毒水味的医院里,从患者救治到医护防护、流程优化,她全链条参与,用行动诠释着医者的坚韧。

李婷开展技术宣教

科研是她推动诊疗进步的引擎。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优秀青年课题等6项科研项目,发表含SCI、北大核心论文10余篇。她曾主动赴国内顶尖医院进修,带回了“经食管心脏调搏”“颅颈血管超声一体化检查”等技术。她积极奔走,与心内科反复沟通协调,最终成功把起搏器程控门诊和经食道心房调博术(一种心脏电生理检查)优化至门诊开展。提起这个改变,李婷眼中闪光,为方便患者定期复查且降低并发症风险而感到欣慰。她活跃于省市心电学会,牵头制定规范,组织学术交流,提升科研氛围,积极推动湘南地区心电学科发展,赢得同行高度认可。

无声的誓言:守护每一次心跳

从湘江之滨到天山脚下,从诊室的轻声细语到戈壁滩的义诊风尘,从电脑屏幕前凝神静气的“解码”到抗疫前沿的挺身而出,李婷的每一步,都在用心电图谱般的轨迹,书写着医者的仁心与党员的忠诚。

湖南省“十佳心电个人”、医院“模范女职工”、吐鲁番市“优秀援疆专业技术人才”……荣誉证书静静地躺在抽屉里。对她而言,更珍贵的“勋章”,是患者舒展的眉头,是徒弟们独当一面的身影,是边疆百姓那句朴实的“热合买特(谢谢)”,是屏幕上那条终于恢复平稳的、代表着生命活力的基线。

在那无数跳跃起伏的心电图谱线上,李婷倾注了她全部的热爱与专注。守护每一次心跳的平稳律动,是她无声却最坚定的誓言。这根细细的心电线,一头连着冰冷精密的仪器,一头,却系满了人间最暖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