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频道 > 雁城诗文 > 正文:

夜来香

2025-08-22 11:58:38      作者:曹姣雄
分享到:
 

夏夜的风掠过老城区的青石板路时,总会捎来一缕清冽的香。不是栀子的浓烈,也非茉莉的甜软,是夜来香特有的淡远——像揉碎了的月光,混着晚露的凉,悄悄钻进窗棂,把白日的燥热都揉成了温柔。

我总在这时想起楼下的陈奶奶。她的阳台不大,却挤着七八盆夜来香,瓦盆是旧的,边缘磕出了细纹,却被擦得锃亮。白日里路过,只见一丛深绿的叶,叶片上覆着细毛,平平无奇地挤在阳台角落,远不及隔壁的月季、对楼的三角梅惹眼。陈奶奶却宝贝得很,每天清晨都要端着小喷壶浇水,指尖轻轻拂过叶片,像在安抚熟睡的孩子。“这花性子偏,不爱凑白天的热闹。”她常笑着说,皱纹里盛着细碎的光。

真正见着夜来香开花,是去年盛夏的一个傍晚。那天小区突然停电,空调的嗡鸣骤然停了,楼道里满是人们的抱怨。我下楼寻风,却在拐角处撞见陈奶奶。她端着个搪瓷盆,正把阳台的夜来香一盆盆搬到楼道阴凉处,淡紫的花苞在暮色里像颗颗小星星,微微鼓着,似有心事。“天儿热,让它们透透气,也给大伙儿添点香。”她擦了擦额角的汗,把一盆开得最盛的推到我跟前。

就在那一瞬间,花苞轻轻颤了颤,花瓣顺着花萼慢慢舒展,像少女褪去薄纱。先是最外层的瓣儿微微翘起,接着内层的瓣儿次第展开,露出嫩黄的花蕊,一缕若有若无的香便漫了出来。起初是淡的,风一吹就散,可越到夜里,香气越浓,却不呛人,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拍着人的后背。楼道里的抱怨声渐渐小了,有人搬来小板凳坐在花旁,有人掏出手机给花拍照,连哭闹的孩子,都被这香气哄得安静下来。

陈奶奶坐在花边,给我们讲夜来香的故事。说这花原产在南方,以前她在乡下插队时,房东的院角就种着一片。夏夜纳凉,房东大娘会摘几枝插在玻璃瓶里,放在床头,“说这花能安神,再烦的心事,闻着香就睡踏实了。”后来她回城,特意带了花籽,种了几十年,“它不争春天的艳,不抢夏天的热,就等夜里,安安静静送点香,多好。”

我后来才知道,陈奶奶退休前是社区医生,退休后成了志愿者,每天帮独居老人量血压、送药,还组织了“邻里互助角”。有人劝她歇着,她总说:“我这点事,算不得什么,就像夜来香,开不开花,都在那儿长着;能送点香,就多送点。”

如今每次路过陈奶奶的阳台,我都会多望两眼。白日里,夜来香的叶依旧绿得朴实;到了夜里,那缕香准时飘来,萦绕在老城区的街巷里。我忽然明白,生活里有太多这样的“夜来香”——它们不站在聚光灯下,不与百花争艳,却在自己的角落,默默生长、静静绽放,用一点微光、一缕清香,温暖着寻常岁月。

就像这夏夜的夜来香,不声不响,却把温柔刻进了每个路过的人的心里。这平凡的香,不正是生活最动人的模样吗?(作者:曹姣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