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频道 > 雁城诗文 > 正文:

一纸评阅暖如香 知己相逢意自长

2025-08-23 11:39:35      作者:曹姣雄
分享到:
 

夏夜的风又吹过老城区的青石板,窗棂间似又飘来夜来香那缕清冽的淡香——恰如昨晚收到曾校评语时,心头漫起的暖意。“全文流淌着温柔平和的情感基调”“传递出宁静、治愈的力量”“让人珍惜生活中‘安静的芬芳’”,短短数语,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打开了文字背后那份未曾言说的心意。这份“读懂”,远比任何赞誉都更动人,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文字的相逢,原是世间最珍贵的知己之遇。

写下《夜来香》时,不过是记录寻常夏夜的一段小事:陈奶奶阳台上的几盆夜来香,停电时楼道里的一缕芬芳,邻里间从抱怨到安享的细微转变。我未曾刻意雕琢情感,只愿把目光落在那些“不抢热闹”的角落——就像夜来香,白日里藏在绿叶间不惹眼,却在夜里悄悄递出清香;就像陈奶奶,退休后默默做着社区志愿,把善意揉进浇花、送药的日常。我想写的,本就是生活里那些“慢下来才能看见的美好”,是燥热日子里能让人心里发暖的“安静力量”。

而曾校长的评语,恰恰戳中了这份“未说出口的小心思”。他看见夜来香的香如何调和了白日的燥热,看见陈奶奶的善如何化解了人心的抱怨,更看见文字背后那份“让人放慢脚步”的期许。这份“看见”,不是对文笔的简单肯定,而是对生活态度的共鸣——我们都相信,那些不声不响的美好,那些藏在日常褶皱里的善意,恰是治愈人心的良药。就像停电那晚,夜来香的香没有惊天动地,却让焦躁的人们慢慢安静;陈奶奶的举动没有轰轰烈烈,却让楼道里漫起久违的邻里温情。这些“安静的芬芳”,本就是生活赠予我们的礼物,而能有人与你一同珍视这份礼物,便是知己。

想起收到评语的那个傍晚,我又走到陈奶奶的阳台下。她正弯腰给夜来香浇水,淡紫的花苞在暮色里轻轻晃。我把校长的评价念给她听,她笑着摆手:“我哪懂什么文章,就是觉得这花好,能给大伙儿添点香。”可我知道,正是这份“添点香”的朴素心意,才让文字有了温度。而曾校长的“读懂”,则让这份温度有了传递的方向——原来,当你用心记录生活的美好时,总会有同样心怀温暖的人,与你隔着文字相逢。

这份知己之遇,于写作者而言,是莫大的鼓励。它让我更加确信:不必追逐华丽的辞藻,不必刻意营造宏大的叙事,那些发生在街头巷尾的小事,那些藏在普通人身上的善意,那些像夜来香一样“安静绽放”的美好,本身就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就像曾校长说的,要“发现和珍惜生活中那些‘安静的芬芳’”,这不仅是对一篇散文的期许,更是对每个人生活态度的提醒——在步履匆匆的日子里,慢一点,再慢一点,去闻一缕花香,去记一份善意,去遇一个懂你的人。

如今,每当夜来香的香气飘进窗,我总会想起曾校长的评语,想起那份“相逢知己”的欣慰。这份温暖,早已超越了文字本身,成为我继续书写生活的动力。我想,未来的日子里,我依然会把目光投向那些“不抢热闹”的角落,记录下更多像陈奶奶、像夜来香一样的“安静芬芳”——因为我知道,总会有懂的人,在文字的那一端,与我一同感受这份温柔,一同守护这份美好。

毕竟,世间最动人的相逢,莫过于你写下的“寻常”,恰好成了别人眼中的“珍贵”;你藏在文字里的“心意”,恰好被懂的人轻轻拾起。这相逢,如夜来香的香,淡远却绵长;这知己,如夏夜的风,温柔且有力量。(作者:曹姣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