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艺术世界” 衡阳县岣嵝乡的孩子有个“爱心课堂”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唐家华 周孝芳报道 “ 平时我就爱写写画画,现在能得到专业书画老师手把手的指导,真是太棒了,练习书画可以磨炼我的意志,还能让我写字越来越好看,真的太喜欢这个书法班了。”7月10日,衡阳县岣嵝乡中学初一153班学生周圆圆兴奋地说道,她所在的学校开设了舞蹈、跆拳道、民间乐器、书法、美术等多个课堂,现在学校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
据了解,为了关爱留守及贫困儿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让乡里孩子同样能享受城里娃的一般艺术教育课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阳光心态,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岣嵝乡“爱心小课堂”志愿者服务队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免费为全乡留守及贫困儿童提供舞蹈、民间乐器、书法、美术等素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抬头、挺胸、展臂、转圈…… 当天上午,记者在该校一间宽敞的舞蹈教室里看到,一群学生正在排着队形、踏着节拍、跟着老师做出一个个舞蹈动作,刹那间,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看着他们曼妙的舞姿,以及与音乐协调的默契配合,很难想象她们才刚刚接触舞蹈。岣嵝乡“爱心小课堂”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舞蹈课老师陈艳华告诉记者:“孩子们不仅配合得很好,还很有热情,这些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这么精彩、专业的舞蹈课,非常棒、很出色。”
据衡阳县岣嵝乡学区主任刘小权介绍,岣嵝乡目前开设的“爱心小课堂”共三所学校,主要针对留守及贫困学生,所学习课程均免费,未来我们以岣嵝中学“爱心小课堂”为主课堂,在全乡争取全方位,全面覆盖,让山区的孩子也能够享受到公平、均衡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快乐成长。我们每一个学期还对“爱心小课堂”中学习优秀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鼓励他们勤奋好学。
衡阳县岣嵝乡乡长蒋霁表示,“爱心小课堂”是岣嵝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体现素质教育公平性,破除教育城乡二元化结构,助力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创新举措,意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乡村学生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下一步,打算进一步扩大课程的覆盖面,增强学生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