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 正文:

初心印记丨一封无法寄出的家书

2021-07-20 17:36:46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20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核威胁、核讹诈,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在那个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刻,从科学巨匠到普通工人,十多万科研人员和参试部队告别了亲友家人,走进了祖国西部的神秘禁区。王鹏正是他们其中一员。

他们在“春风不度”的戈壁滩上冒高温、顶沙尘、住土屋、挤帐篷、喝咸苦水;他们隐姓埋名,将个人理想熔铸于祖国的伟大事业之中;他们埋头苦干,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绘”出“两弹一星”的模样……那封无法寄出的家书是对父母的告慰,也是对祖国伟大事业的告白。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距地面2900米处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在西北大漠深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中国的“两弹一星”创造了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背后,凝结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

一直以来,习近平书记对科技人才高度重视、关爱有加。他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称赞院士的深厚情怀;他用“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评价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作出的重大贡献;他用“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表达为国聚才的期待;他用“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奋斗不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矢志奋斗,无私奉献,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又一座科技创新的雄伟丰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天鲲号”首次试航成功,“奋斗者”号万米探海,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升空……正如习近平书记所说:“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

2021年5月28日,在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书记再次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动员令”:“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