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红色军休故事百人讲(35)| 颜赐荣:亲历部队森林救火
陈畅:大家好,我是巷荫岭军休所的工作人员陈畅,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红色故事是巷荫岭军休所颜赐荣见证部队森林救火的故事。
那是一九六四年的一个秋天,粤北山区的大坑口发生了特大火灾。火情就是命令!营长接到命令后,仅仅10分钟,300余人的队伍,带上木棒和水壶,便整装上阵了。部队距火场约四十多公里,一路上,一辆辆卡车,满载着指战员们高昂的斗志,喇叭喧嚣,歌声如潮。一个多小时后,车队停在了大山脚下。前面已无法行车,营长简单交代了一下,随即下令徒步赶赴火场。这时已过黄昏,天渐渐黑了下来。部队行进了三、四公里之后,先头部队在一座山头前停了下来。地图上显示,要到达火场必须绕过这座山,用指挥尺一量,几乎10公里,如果从右侧插过去,则是咫尺之遥。这时,参谋长当机立断,时间就是胜利,穿越障碍,直线前进!很快,带来的被包绳派上了用场,各自的腰带,甚至是水壶和木棍都有了用武之地。面前的山虽然不高,但却像刀削似的。向导说只要爬上丈余高的悬崖就能找到出路。于是以连队为单元,迅速组成金字塔,之后将双根被包绳对接,一头固定在树根上,形成了几条攀登线,结果仅十几分钟,指战员们便齐齐登上了悬崖。在穿越这道屏障过程中,木棍成了手杖,腰带和水壶成了保险带,你牵我扶地下了山,终于抢先一小时抵达火灾现场。
虽然已近晚上10点,然而火灾现场被火光照彻得如同白昼。这是一个大型林场,山火已肆虐了四个多小时,形成了一片火海。夜空着火的山体已无法进入,他们的任务一是扑灭外围的火苗,二是开辟隔离带,阻断火势蔓延。此时的粤北山区,秋高气爽,林场古木参天,且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烟雾弥漫,参战部队及当地民众上万,呼叫声,大火吞噬山林的噼啪声以及扑火棍棒的敲打声,连成一片,如同血与火的惨烈战场。
最难最险是那段隔离带,必须突破那片正在熊熊燃烧,面积达十余亩的燃烧区。如果火势蔓延,林区损失则无法估量。怎么办?打攻坚战,要用血的代价从火口里获取胜利。命令一下,只见一拨一拨的战士从水塘里一跃而起,冲入火海,十几分钟一个轮回,不少战士回头时已面目全非,一个个瘫倒在地,不待缓过神来,新一轮冲锋又得接上去。事后,颜老问过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十几次轮换冲锋中,你们没想过会有生命危险?他们只是憨笑着:那时已成了机械人,只知道命令如山!
颜老作为当时的“三同”(同吃同住同训练)干部在该营蹲点,有幸参加了这场战斗。不幸的是,在穿越那座障碍山的时候,脚被扭伤了,他招呼前后的战士,让战友们一定保密,他被搀扶着赶到火灾现场时,已疼得大汗淋漓,加之条条火龙扑过来的热浪,以及一股股被气浪掀起来的团团浓烟,将他烘烤得口干舌燥,呛的喘不过气来。颜老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战士们前赴后继地向火海冲去。颜老不但不能上,连长居然还让卫生员看护颜老!颜老连哄带骂支走了卫生员,让他投入了一线战斗。
直到现在,他的内心依然有点内疚,因为在他心中,他的那些战友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值得庆幸的是,他的“三同”生活因与战士们的难解难分而主动要求延长一年,从此与他们结下了永生的情谊。
(讲述:陈畅整理:欧阳胜梅 图片:邓健 视频:周孝芳)
人物简介:
颜赐荣 (1932.9—)
1、1951年在第四炮校三大队入伍
2、1954年炮一师作训科见习参谋
3、1955年炮一师军教炮连排长
4、1960年炮一师科学研究科参谋
5、1967年炮一师二十五团三营营长
6、1978年湖南省衡阳军分区司令部动员科科长
7、1981年退休
获得荣誉:
荣立三等功一次
(资料提供:衡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