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 新变化|白竹皂社区“怀旧”换新颜 温暖你我他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王倩雯 孙云飞报道 12月24日晚上7点,凌冽的寒风促使市民们加快了回家的步伐,但雁峰区白沙洲街道白竹皂社区的社区足球场上却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一场男人之间的足球较量即将拉开帷幕。今年63岁的主力张建生早就换好了装备,拉着队员们开始制定战术。
“大伙儿加油,好好踢,等赢了比赛,晚上到我家去宵夜!”
“那老张你可得让嫂子好好准备了,我们可不会跟你客气。”
自从今年年初社区的老足球场全面翻新后,这样的社区球赛,成了白竹皂社区每周两次的固定项目,作为主力的张建生一次都没有缺席过。
张建生告诉记者,踢足球是衡纺机厂的传统文化项目,80年代初,这个足球场可是衡阳第一个天然草皮的标准11人制足球场,举办过“全国纺机杯”“湖南省职工联赛”等多个重大赛事,只是后来因为企业改制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每天路过时,看着因无人管理,而逐渐破败的球场,大家的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儿。今年借着衡阳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的东风,这个承载着衡纺机厂一代职工回忆的“老球场”顺利换上“新装”,实现华美蝶变。“如今,我们这群80、90年代曾代表企业在球场上拼搏的球员们,又可以重新回到了场上,重温昔日的光辉岁月和美好时光,大家的退休生活又有了新乐趣。”
这边丈夫在社区足球场挥洒汗水,不远处的社区多功能活动室里张建生的妻子王军正和她清韵艺术队的姐妹们忙着排练新的舞蹈。为了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社区专门建设了多功能活动室,从周一到周日,每天设置不同的活动课程,有合唱、舞蹈、柔力球、模特走秀等,居民们可根据自身意愿,报名参与。
王军告诉记者:“以前大家休息时间不是在家里看电视就是在棋牌室打麻将,住在一个小区,可能半年都见不上一次。现在,大家只要一有空就会聚集到多功能活动室,唠唠嗑,参加文艺活动,社区居民们的感情也越来越好,凝聚力也越来越强了。”
足球场的升级、活动室的建设,是整个白竹皂社区从“老破”社区奔向标准化、现代化社区的缩影。作为典型的国有纺织企业老旧小区,社区的一纺机老区建成于70年代末,无物业管理、楼房渗漏严重、下水道不通、基础设施老久落后,居民生活十分不便,随着,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启动,街道工作人员多次组织社区居民座谈,收集居民们的意见、诉求,对小区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停车秩序、文化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整治。还在小区设置文化长廊,还摆放了凝聚小区居民回忆的纺织机、打磨机等旧厂工业机器,并根据小区历史文化重新设定了道路标识牌,尽最大努力保留衡纺机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色。
如今,漫步在小区内,道路干净整洁,居民楼前绿树成荫,车辆统一停放,新修的绿化带内,宠物便纸箱树立其间,道路两旁,主题各异的文化角为社区增添了一抹艺术气息。
“以前是烂房子、泥巴路,楼道里好多天没人打扫。现在,经过一系列改造后,社区环境好了,设施好了,但邻里间互帮互助的习惯还像以前一样。”白竹皂社区党支部书刘娟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巩固改造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社区设立了由社区骨干党员、楼栋长、居民小组长组成的业主委员会,划分责任区间做好管理维护工作,同时,设置了居民议事室、社区廉情工作站,每天安排社区党支部工作人员坐班,倾听居民意见诉求,在解决改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记者手记】:走进白竹皂社区,一股“老”小区独有的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80、90年代的特有灰墙小楼,密密麻麻地连成一排,外墙被重新粉刷得干干净净,平坦宽敞的柏油马路上,散步的居民们挨个儿打着招呼,新修的凉亭里,大家聚在一起下棋、聊天,刚刚熏好的腊肉,整齐地挂在窗沿,散发着令人垂涎的光泽,这个重焕了青春的老社区,在迎进了现代化配置的同时,依然保留了它温暖的“人情味儿”。
住在社区的老人们,挽着老姐妹的手,一起去活动室练歌,一首嘹亮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响彻云霄,中场休息时,大家兴奋地点名拉歌,听着着她们活力满满的笑声和打闹声,记者想,这就是我们最向往的幸福的退休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