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土 > 资讯 > 正文:

想起去年秋天

2022-03-30 22:10:52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丁平衡
分享到:
 

谨以此文,追忆我敬爱的姐夫贺开盛——本文作者:丁平衡。

清明细雨,模糊了我的眼睛;乍暖还寒,念起了九泉之下的姐夫。

亲爱的姐夫,2021年10月20日,那个特别冷的下午,您走了,您在另一个世界,冷吗……

我相信,姐夫一定不冷,因为他浑身充满着力量;因为他是一个不屈的人,他是一个睿智的人,他是一个有大爱的共产党人。

上个世纪80年代认识姐夫,他刚从部队转业回来,高高的鼻梁,坚毅的面庞,酷似当时电视剧中的男主角高仓健;他不高的身材,但孔武有力,住在我家对面两公里左右的贺家寨,家里五兄弟,排行老四,村里村外,一些不务正业的小混混都怕他,我这个小屁孩跟在他后面特有安全感。

双抢时,抬打稻机,他总是抬最前面那一部分,不管多远,一口气,肩膀都不换一下,满满的一担稻谷在他面前更是不在话下;他的单车总是骑得最快,但又最稳,不管是在柏油马路上,还是行驶在坑洼不平的机耕道上,我坐在后面,总是开心地扭头,看别人追赶的样子,但从不担心摔跤;更让我羡慕的是,姐夫酷爱读书,一手毛笔字、钢笔字写得非常漂亮,当时村里每家每户的户口簿,每个人的身份证都是由他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乡里、村里的大幅宣传标语,他一挥而就,引来一群羡慕的眼光。一天,家中老房子里忽然多了一幅书法作品《开卷有益》,原来是姐夫亲自操刀,年少的我凑上去眼瞅鼻闻,一直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毛笔能把字写得这么龙飞凤舞,这么有精气神,这么富有韵味……

从此以后,家里的书卷气越来越浓,读书的氛围也越来越重。

2001年茶园小学重建落成。那个年代提倡村校村办,由于村里经济不发达,该校年久失修,破损不堪,于1995年重建,却因财力有限屡次启动,屡次停工,一直无法投入使用,直到2001年拆郊区将茶园村并入雁峰区,学校新建作为头等大事,迅速提上区委、区政府的议事日程,于是高标准的教学楼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全面交付使用。落成庆典时,作为村支书的姐夫,在庆祝大会上即兴讲话,掷地有声,凝心聚力,满满的正能量,特别是他引用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提炼茶园小学的新建历程,既把雁峰区领导重教兴教,特别关爱乡村教育的为民情怀,向老百姓进行了生动描述,又激励全体村民看到了茶园村腾飞发展的新希望。

重建过程中,姐夫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勇于拼搏的行动;重建落成庆典上,姐夫铿锵有力的话语,至今,已时隔20年,依然让与会的各级领导,全体师生,全村老百姓津津乐道。

姐夫在茶园村任基层干部近30年,担任支部书记20多年,抓基层党建,干计划生育,搞征地拆迁等各项中心工作,在全区都名列前茅,创下了无人越级上访的工作局面,把各种棘手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得雁峰区、白沙洲工业园区上上下下一致好评。

2001年,茶园村并入雁峰区后,天时、地利、人和,各项工作迈上发展的快车道,南外环顺利拉通,路通财旺,为抢抓机遇,带领村民致富,姐夫紧密团结班子成员,做规划、出主意、搞协调,扑下身子干,不辞辛劳,不畏流言蜚语,甩开膀子,大胆尝试,开鱼塘、修村道,建冬枣基地、梨树基地、辣椒基地、葡萄基地,集体经济遍地开花,村容村貌大变样,老百姓的口袋慢慢鼓起来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茶园村又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008年,茶园村这块宝地被雁峰工业集聚区相中,随后纳入白沙工业园发展版图,综合保税区也到此安营扎寨,一系列利好政策,让茶园村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基地变成重要的工业园区黄金地段。园区建设10余年来,在姐夫带领下,茶园村共完成征地3000余亩,拆迁10万余平方米,安置房屋400多套,确保了新九中、幼高专扩建等重大民生项目有力推进,提前交付;确保了锦霖建设、上药集团等重点企业落户该村。

如此密集的拆迁,如此大范围的征地,牵涉到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牵涉到各个家族的利益平衡,引发的矛盾也是全方位的,但有一种现象,一直让园区领导、同事佩服不已,那就是,这么多年来,茶园的征地拆迁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引发的矛盾却最少。

其实能做到这点,对姐夫来说,是胆量、魄力,更是他的一片公心。

记得90年代,姐夫抓“天下第一难事”计划生育,他动员姐姐生下1个孩子后带头结扎。如今面对困难重重的征地拆迁,姐夫没有畏惧,他坚信坦荡才是最重要的,为了做好工作,没有捷径,唯有不断付出,不断探索,带领一班人走村串户,与村民围炉夜话,摸清底子,全方位了解老百姓的诉求;同时研究拆迁政策,领会上级意图,把茶园村的发展与现状跟老百姓一起进行商讨、算账,让大家看到未来,看到希望,更让老百姓学会自己算账,自己对比。

有时候为了做通1户人家的工作,平时话不多的姐夫,却能连续几天与村民在一起,不厌其烦地做工作、摆事实、讲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很多原来想不通、怨气大的拆迁户,竟成了拆迁带头人。所以园区领导交办的各项重要任务,姐夫总能又快又好完成,以至于茶园村征地拆迁范围最大、面积最多,但上访的人员最少,成了白沙工业园一致认可的好典型。

2012年姐夫总结出《征地先征心》的拆迁经验,在全区党员干部大会上宣传推广;2020年5月,姐夫作为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先进典型,受到全市主流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多年来,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支部书记、抗疫先进个人、优秀退伍军人等区、市级荣誉证书摆满了书房整个橱窗。

面对荣誉,姐夫总是认为,这是领导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每次他都把奖金,悄悄地送给了村里一些急需帮助的村民。

正人先正几,凡事有担当……这些话姐夫轻易不说,却一直践行。他告诉我,这得益于部队生涯的热血铸就。

姐夫总是衣着干净整洁,说话做事不打太极,不拖泥带水,吃饭速度很快,滴酒不能沾,往往别人还未尽兴,他已放下碗筷,坐到一旁,这是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但熟悉姐夫的人都知道,90年代,为了村里集体经济发展,姐夫硬是1杯酒1万元,为村里一口气要回来10万元,然后大热天盖棉被,躺在医院洗胃、打点滴整整1个晚上。

2011年,姐夫新建的房子,为了在园区拆迁中起带头作用,率先第一个签订拆迁合同,并签合同后立马拆除;每当村民遇到困难,不管是否沾亲带故,姐夫总是第一时间出现,站在他们身边,出主意,伸援手,与他们一起共渡难关。

作为一个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姐夫,他深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他坚信,只有把老百姓的心抓住,才能让老百姓信你、服你;他笃定,当村官,特别是当城郊结合部的村官,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需要时间的沉淀。每逢春节、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姐夫总是亲自守在值班一线,从未缺席;重大矛盾纠纷化解,他从不回避,亲自主持,当面协调;每次拆迁,动员会、摸底上门,他都是亲自带队,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情况;每个所谓钉子户的拆迁,他都能找到症结,并能化干戈为玉帛,让钉子户转变为其他拆迁户的动员者。

2020年下半年,年近60岁的姐夫因常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且表现突出,被衡阳市委评为全市先进党支部书记,并在全市村、社区支部书记公开选拔中,破格解决为金龙坪街道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干部,调入白沙洲工业园区从事信访工作。

此时到信访办工作,姐夫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一上岗就进入工作状态,家里人本以为他从村支书的岗位上退下来,能休息下,哪知道,矛盾排查、北京接访、重大节日维稳……他比以前更忙了,过年过节与他在一起吃顿饭依然很困难。2021年9月,姐夫已经感到身体不适,但为保障衡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顺利召开,他坚守在维稳值班第一线,直至国庆节假期才去医院看病。哪知一去就是永别,甚至,没来得及等我去医院看他一眼……

2021年10月20日下午,突然接到哥哥电话,告知姐夫去世的噩耗,我坐在凳上很久没有动弹。一贯军人作风、无坚不摧、无所不能的姐夫,才是国庆期间听说他肝不舒服,怎么一住院就没有回来呢。那一刻,我真希望哥哥是在捉弄我,差点抓起电话就给姐夫、姐姐打过去,想证实这就是个玩笑,但理智告诉我,哥不可能开这种玩笑。

姐夫走了,灵堂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但,那个秋天,格外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