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红色军休故事百人讲(67)| 赵凯:永不消逝的电波
赵凯:我叫赵凯,生于1933年,于1948年入伍,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多场战斗,曾被授予华北解放纪念章,华中南解放纪念章,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纪念章,立大功一次。
我从小家境贫苦,家中兄弟众多,是在六叔的培养下长大。六叔待我就如亲生父亲一般,很是关爱。我九岁时,就已经在田地中劳动。万万没想到的是,1942年的秋天,高粱熟了的季节,我的六叔被日本鬼子抓走,第二天就被活埋,他作为一名党的地下工作者,光荣地牺牲了。于是,一颗参军保家卫国的种子,就在我的心中埋下了。“我和日本鬼子有血仇”也成了我那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1945年,年满12岁的我满怀斗志地准备去参军,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谁知道在审查的时候,部队觉得我还是太瘦小,让我过两年再来。1948年8月我再次找到了部队参军,这次我正式入伍,如愿以偿。这次参军也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当时刚满15岁,一举考上了华北军区电讯专科学校,进修摩尔斯编码。一年的刻苦学习,为通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以后就分配到了野战军,加入充满硝烟的战场。
平津战役胜利后,解放军开始南下,我也随着大部队每天行军。在与中南军区的通讯中,我收发报迅速精确,工作优秀,两边部队都表扬了我。我当时的部队作为中路军经过武汉,再到长沙,继续前进,参加了当地的衡宝战役,对湖南衡阳、宝庆(今邵阳)地区国民党军白崇禧二十万部队发动进攻作战。有一次,我所在的部队驻扎在一个半开阔地的地方,隐蔽性比较差,电台也未完全隐蔽。当时敌人死盯着电台,侦查到哪里有电台就往哪里进攻,只要电台被打掉,通讯就会中断。在一次通讯中,几枚炮弹正好落入我身边不到二十米的地方爆炸,为了保护电台,我把电台护在身下,直到爆炸完之后才起身,弹片从我的头皮划过、满脑是血。当时我只觉得脑袋麻木,并未察觉自己的伤情,战友给我简单包扎后,我们就背着电台又继续上路了。当时的惨烈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炮弹飞来就没有完整的人,胳膊腿都炸飞了;战壕里除了砂石、弹片就是人肉,飞机大炮炸得泥土飞扬。我们部队并没有退缩,保持着“重伤不哭不叫,轻伤不下火线”的意志,我仍旧坚持在收发报的第一线,我的电台就是我的生命,电台在我的手中就像是战士手里的冲锋枪,也在充当着奋勇杀敌的任务。经过激烈拼杀,衡宝战役胜利结束,我军解放了湘南和湘西大部地区。
在解放广西后,我所在的部队并没有闲下来品尝胜利的果实,而是立即从梧州上了船,往东前进,扫清附近的障碍,一路上对着敌人占领的小岛进攻,直到台湾海峡。
在1952年12月的一天,我光荣入党。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随着部队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办过许多案件,但我没有吃亏感,只有贡献感、荣誉感!
(讲述:赵凯 整理:欧阳胜梅 图片:邓健 视频:周孝芳)
人物简介:
赵凯:(1933年8月——)山西省汾阳市人。
1、1948年11月华北军区电讯学校学员
2、1954年12月陆军第四十一军通信营无线电连收发室主任
3、1960年6月广州军区干部学校政治部保卫科干事
4、1966年3月工程兵建筑第二一一团一营副教导员
5、1973年12月广后第七三一九工厂政治处主任
6、1980年6月广后第二十六工区工程指挥所副政委
7、1981年5月广后第二十六工区工程指挥所政委
8、1983年9月广后第二十三工区工程指挥所政委
9、1989年2月离职休养
获得荣誉:
1、1950年荣立大功、小功各一次
2、1951年、1952年荣立小功各一次
受到多次嘉奖
(资料提供:衡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