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衡阳新闻 > 正文:

南岳台:湖南广播电视系统幕后英雄的台前故事

2022-05-25 16:39:42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 刘源西报道 在湖南广播电视系统,南岳台算得上是典型的幕后英雄:他们远离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编导和播放,一年四季驻守在高山,将中央、省、市广播电视节目的源信号接收、增强和再发射,年年岁岁,周而复始。

▲南岳台铁塔雄姿

南岳台全称叫做湖南省南岳电视调频发射台,始建于1980年,因其系当年湖南省的一号重点工程,故建台之初南岳台名曰“湖南省衡阳地区八〇一台”。时至今日,南岳当地人仍亲切地称呼南岳台为“八〇一台”。

▲南岳台全数字化播控机房

南岳衡山是久负盛名的中国5A级景区,每年来这里旅游的人们络绎不绝,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就唯独与南岳之巅祝融峰比邻而居的南岳台人,来了就再也没离开过,一待就是42年。任凭天寒地冻、大雪封山,任凭狂风怒号、浓雾锁山,我自岿然不动,他们只痴心于一件事:守塔护塔,为了那永不消逝的电波。他们是“广电湘军”的幕后英雄,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台前故事。

 

1

晕车是唐东心里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唐东(左三)带队加班检修播出设备

从南岳山脚到山顶,坡陡弯急,但凡乘车去高山上班,唐东心里都发怵。但他说:“晕车事小,播出事大。我是技术科科长,我都不上山谁还愿上山。”虽说每次到达山顶时他的胃里早已翻江倒海,但内心扑腾的还是他心念念的安全播出。

唐东是南岳台有口皆碑的技术权威。入台工作29年,他就像一颗铁钉钉在高山,在勤学与实干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台里播出的每一套节目他如数家珍,都能娓娓道来;机房里的每一台机器他了如指掌,都留有他的指纹印记。大多情况下,所谓的机器故障、疑难杂症在他眼中,都不是个事儿。只要他一出手,问题便迎刃而解。他说:“技术干部没有两把过硬的刷子,说得再多也是假把式。”

2019年新铁塔建成后,新设备设施陆续搬进机房并开始紧张的安装调试。为赶在新中国70华诞前夕试播,唐东领衔技术团队与时间赛跑,白天接着晚上干,晚上连着通宵干,厂家没来自己干,苦干实干加巧干,硬是干到了试播前夜,他才睡了个囫囵觉,最终确保了国庆前成功试播,南岳台的安全播出事业也因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

90后女孩杨婷2004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到南岳台工作将近八年。她与同年毕业的校友何雨被公认为南岳台的“金童玉女”(因何雨是郴州人,杨婷是重庆人,故又被笑称“郴童渝女”)。

▲领奖台上的杨婷信心满满

到底是名牌大学出来的,杨婷不仅人长得漂亮,业务水平和能力更堪称佼佼者。2021年9月,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全省广播电视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26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湖南选拔赛在长沙举行。面对强手如林的竞争对手,杨婷毫不怯弱,技压群雄,斩获广播中心专业竞赛二等奖。

鲜花和荣誉映射出这位重庆女孩辛勤的汗水和付出。为备战大赛,初为人母的杨婷强忍心中的不舍,将嗷嗷待哺的女儿一把交给婆婆:“妈,您给我带孩子,我给您挣面子。”说完就回到单位一头扎进机房,背理论、练实操,白天背、晚上背,拆了装、装了拆,一遍、两遍,十遍、百遍……

最终,她脱颖而出,荣誉加身。但两个月下来,人廋了一圈不说,再回到家时,女儿已差点不认得她。

 

3

调频发射科科长欧忠来的家远在上海,今年春节过后就再也没回过家,她的妻子赌气说三四个月不回家,你是把单位当家了吧。

▲欧忠来(三排右一)与同事转移避雷设施

正如妻子所说,欧忠来还真是个以台为家的人。去年8月上任以来,他回家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月,其余大部分时间他都泡在台里。

欧忠来有着一套源自部队学到的独特教学法,被台里同事亲切地称为“欧老师”。每次学习培训,他都带着青年职工深入机房开展互动式现场教学,一个小故障在欧忠来手中常常是三下五除二——秒修,让青年职工眼前一亮,满眼惊艳:“啊?怎么这么牛?”欧忠来笑着说:“《卖油翁》中有句话叫‘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技术维修没有更多诀窍,就是多看、多练,久而久之自然熟能生巧。”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安全播出培训课程多、任务重、压力大,他丝毫不敢大意。他说,二十大安全播出如果出了纰漏,就是历史的罪人,谁也担待不起。为此,他白天组织大家深入机房查安全隐患,晚上就窝在宿舍里查资料、想点子、寻对策,通宵达旦是常态。

面对妻子“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的委屈,欧忠来安慰道:“不是我不想回家,而是实在走不开。等二十大播出顺利结束了,我立马回家。”现在离党的二十大召开还有好几个月,看来欧忠来是真打算耗上了。

 

4

动力科29岁的曾嘉是个眼里有活的小伙子。

▲工作中的曾嘉

这几年南岳台重建铁塔、新机房搬迁、新电路铺设、新机器安装、新设备调试等等,诸多繁杂的重活、累活、脏活接踵而至。不管分内的还是分外的,曾嘉跑起来都有风,干起来都拼命。夏天太阳大、紫外光线强,一个班值下来,他黝黑了一大圈,晒脱了一层皮;冬天户外作业,他头顶飘着雪,脚踩着雪水,忙活在呼啸寒风中,两只耳朵常常冻得失去知觉。

哪怕是再苦再累,曾嘉全然不顾,从来不吭一声。有同事不理解说:“你是‘台三代’,没必要这么辛苦。”曾嘉笑笑说:“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丢不起这个脸啊。”

曾嘉爷爷曾凡朗早年在部队当兵,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转业到南岳台工作,是当时台里响当当的“拼命三郎”,1998年退休后因技术精湛又被台里返聘工作两年,同事们评价他是“来时满身军人气,归去不忘高山情”。曾四海秉承着父亲曾凡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94年到南岳台工作后,以勤奋好学、扎实苦干深受领导和同事好评,是南岳台多年的优秀员工,2008年还被湖南广播电视台评为“超级员工”。

“献了青春献子孙”,是台里干部职工对曾家祖孙三代建功南岳台的最好评价。或许,这也是作为“台三代”的曾嘉,不敢懈怠、积极上进的内心动力。

 

5

同事笑称“南岳台是姜卫国爱情事业双丰收的风水宝地”。此话还真的不假。

▲姜卫国在进行播出设备维护

1981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鹅毛般的大雪让南岳高山滴水成冰,年轻的女职工文菲菲由于睡前忘记开窗通风,造成煤气中毒,被早起的姜卫国发现时,已是生命垂危。

情急之下,姜卫国自制救命“雪橇”,在同事及附近部队官兵的帮助下,开启徒步运送文菲菲下山送医的生命接力。由于抢救及时,文菲菲转危为安。不久,台里就传出了姜卫国与文菲菲正式恋爱的新闻。多年来,这场英雄救美的故事一直在南岳台传为美谈。

也就是从那时起,姜卫国养成了每天凌晨5点起床的习惯,40多年来,一直雷打不动。

年轻时的姜卫国虽不是学广电专业出身,但他最大的优势就是责任性强,勤学肯钻研,没多久他就凭借出色表现当上了副科长。

每天早上五点半是南岳台早班播出时间,但这个时段却最容易让人犯困。为此,督促本班人员及时起床上班也就成了姜卫国当科长后的工作日常。姜卫国也因此被同事们亲切地誉为“活闹钟”。

“青年职工多少都有点‘起床困难症’,提醒他们及时起床,别耽误播出,也是我的职责所在。”每次,面对同事们发自内心的感激,姜卫国都表现得轻描淡写。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叫醒服务”,姜卫国一做就是几十年。

尽管,再过一年时间,姜卫国就要退休了,但他这份初心依旧,工作起来照常不打一点折扣。青年职工都翘起大拇指说:“这样的姜科长,我们服!”

 

6

南岳台“金童玉女”的男主角何雨,别看他个头不高,却是“浓缩就是精华”的代言人。

▲何雨(左一)在测试卫星信号

何雨是南岳台八年前从中国传媒大学校招进来的一个“香饽饽”。他呢,也果然没让领导和同事们失望,凭借着聪明才智和踏实肯干,进台五年就当上了副科长。

何雨最擅长网络和软件等高科技应用。台里“厉行节约、节支降耗”的倡议刚下发不久,经他捣鼓的南岳台无纸化办公平台就搭建完成,什么钉钉啦、企业公众号啦、微信公众号啦等等,都纷纷开通上线,既方便快捷,又经济实惠。

网络安全是南岳台安全播出工作的重要一环。除了加强对播出网络平台的日常监管外,何雨还结合南岳台提出的“建设全国一流高山台站”的发展目标,将网络安全的关口前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南岳台全面规划安全播出网络平台的安全策略和网络安全的应对性措施,并对诸如问题管理流程、变更管理流程、配置管理流程、软件升级流程以及定期安全检查流程等,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规范,为南岳台下一步即将建设全数字化的智能播出平台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决策依据。

生活中的何雨性格略显内向,不善言辞,但一旦置身于工作,他就像如鱼得水,凭借一手过硬的现代网络技术,在全球信息化的海洋里搏击自如,风生水起。对此,何雨幽默地自诩:“我就是为网络而生的。”

这,不仅是青年何雨的过人之处,也是南岳台的希望所在。正如习近平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于正蓬勃发展的南岳台而言,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