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衡阳新闻 > 正文:

青春诗会访谈丨雨是有限的,对乡土的回望无限——访诗人刘娜

2022-08-18 23:21:47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王敏 祝敏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敏 记者祝敏报道 “我多次来过衡阳,对衡阳印象始终很好。衡阳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水优美、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一座诗意之城,‘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雁城的雅称源于诗,无数名家留下过诗,我非常喜欢这里。”这是诗人刘娜对衡阳的印象。

刘娜出生于1985年,湖南邵东人。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扬子江》《诗潮》《作品》《芙蓉》等刊,入选《2020年中国诗歌精选》《天天诗历》等选本。今年7月,刘娜入选《诗刊》社第38届青春诗会,来到衡阳石鼓参与这场诗歌盛宴。

在人的少年时期,大都有过把所思所感以诗歌形式表达出来的冲动,只是区别于是否付诸于行动,是否始终坚持。在刘娜15岁那年,她无意中与教室外摇摆的广玉兰对视,突然福至心灵,写了一首十行左右的诗歌,当时稚嫩的文字可能只能描述为“分行”。“一定是有所思所感需要抒发,一定是这种诗歌文体最能够表达。”刘娜说,这也成为她坚持创作诗歌最直接的原因。

年少时是这样,如今也还是这样。“求学、就业,人生路上所有欢欣、痛苦、踌躇、释怀,皆可、皆能在笔下呈现,这是人的自然需要,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写诗的时间长了,诗歌能带给刘娜愉悦也更多元,诸如创作的愉悦,读到一首好诗的愉悦,重构自己的愉悦……

诗人葭苇曾评价刘娜:“作为诗人的她,有效地揭露了在这种生存状态下个体之于故乡的辩证关系,她用诗歌完成了对‘乡土’或‘返乡’的‘反观’。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也就是她生命经验日益叠加的地方,刘娜的作品《晒谷子》就是由库宗桥镇所见的一个场景所触发而形成的,后在《诗刊》上发表。

“老人坐在门口慈祥又恬淡的样子,平静的海面下多少波涛已然隐匿其中,让我瞬间想起我的爷爷,更想起许许多多在时代变迁中,从土砖屋到红砖房再到现在的别墅,一路稳稳走来,既幸福于国家的飞速发展,又始终坚守初心,热爱土地和粮食,无比质朴的老人们,于是就有了这首诗。”刘娜描述在库宗桥镇所见之景时说。

刘娜创作的很多诗歌所聚焦的乡土——“玉竹坪”,是以现实存在的一个小村庄为原型的,更准确地说是她的精神原乡地。80后这一代人中大多很小的时候就已从乡土走向城市,乡村生活全部留存在星星闪烁于浓稠黑夜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乡土更多的是语言活动的场所,更多是精神向度的。

“如何不限于描述乡村朴素伦理、温馨日常、质朴景观,而是进一步挖掘重现乡土所承载的伟大文明,聚焦对当下乡村、我的“乡人们”存在处境的呈现和思考,是我之后尽力写出优质文本的方向。”刘娜说。

刘娜的诗:

雨是有限的

在暴雨前我们回到屋檐

多幸运,雨水差点打湿脚跟

在二楼拐弯处回头看

聚集的水成为一束束,不停跃起

它们还想要回到从前?

对面平台葡萄架上叶子不断颤动

在藤的左右摇摆,雨中跳皮筋

高大的樟树却显得沉默

这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整个春天它们不断地发芽和落叶

抛下一地的树籽

现在每片叶子收拢自己

等雨水从叶尖滑落

微微瑟缩的样子让我想起

玉竹坪的那个老农

乡村遥远的屋檐来不及躲避暴雨

他带着斗笠,垂首抱肩耐心等待

他知道

雨是有限的